記者蔡儀潔/北京報導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中國被質疑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引發債務風險。對此,大陸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王超今(4)日回應稱,展開「一帶一路」合作,中國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也從不謀取任何政治私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4)日中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王超針對「一帶一路」表示,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現在已經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
王超表示,「一帶一路」的務實合作為各國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王超指出,個別國家說中國在非洲製造「債務陷阱」,但可以看看國際組織的統計數字是怎麼說的;根據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統計,中國不是非洲債務的最大債權方,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在非洲所持債權佔到了非洲整體外債的近四分之三,他們在非洲債務中才真正佔據大頭。
王超說,中國始終致力於幫助非洲減緩債務壓力,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和個案債務處理,是二十國集團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大的國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最後強調,中國願意與共建「一帶一路」夥伴一道,回顧成就、總結經驗、規劃未來,繼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發展。
另外,在3日的大陸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回應「一帶一路」相關話題。他表示,中國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的原則,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投融資體系。國際上不時出現一些聲音,聲稱中國大陸製造了「債務陷阱」,這種說法無中生有,沒有事實根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