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最高、權力最小大陸總理 李克強「敢講真話」官場生涯將退休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大陸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昨5日舉行,總理李克強完成任內最後一次工作報告,回顧十年前,經濟專才李克強剛上任被外界寄與厚望,隨著大陸政治生態不斷變化,李克強被外媒形容是「最弱勢總理」。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指出,「他(李)是北大經濟學的博士,也是歷任大陸總理是有史以來學歷最高,權力或被授權部分是最小的。」即使如此,李克強勇於講真話,疫情期間盡力平衡「清零政策」對經濟的衝擊,努力做到最一刻。

▲▼  2022兩會、總理記者會、李克強最後一場總理記者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 2022年大陸兩會,李克強最後一場總理記者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普通公務員子弟帶領大陸經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年大陸全國兩會最後一場總理中外記者會,李克強「告別秀」開場表明,「今年是本屆政府最後一年,也是我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此話正預告2023年將會出現另一位新總理。

大陸官方公開資料顯示,李克強是安徽定遠人,1955年7月出生普通公務員家庭,從小讀書不用家人操心,1978年靠自己努力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成為大陸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之後繼續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當年李克強的老師是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是自由市場的倡導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後李克強進入共青團體制,深得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信任。2007年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成員。在胡錦濤提攜之下,從副總理到2013年升任總理 ,資歷完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年李克強接下總理一職,形成「不唯學歷憑能力」氛圍,上任首要目標處理歐洲債務危機、美國經濟下滑等問題,憑藉自身專業背景,「李克強經濟學」被外界寄與厚望,期待為大陸經濟帶來新動力,但李克強執政聲音卻是「越來越微弱」。

▲ 李克強總理生涯將結束,3日與國務院全體人員拍「畢業照」。 (圖/翻攝 videoupper YT)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過十年總理之路-學歷最高、權利最小

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前,大陸律師陶景洲2日於推特上傳影片,李克強帶領第十三屆國務院領導成員與工作人員拍攝「畢業照」,現場不斷高呼「總理好!」,李克強與現場人員揮手致意,氣氛融洽。

隨著11日將選出新總理人選,此刻李克強退休時間倒數。細數10年總理之路,外界對李克強評價大多經濟專業、親民誠懇,但比起前總理「鐵血宰相」朱鎔基、「溫情感性」温家寶,李克強的大國總理形象顯得低調樸實。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分析,「大陸歷任總理從第一任周恩來到李克強,他(李)是北大經濟學的博士,是有史以來學歷最高,也是有史以來總理的權力或被授權部分是最小的。」

檢視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總理與總書記的關係微妙又關鍵,江澤民與朱鎔基的「江朱體制」,朱鎔基性格果斷,對於經濟事務大刀闊斧執行國企改革、開放物價等措施。到了「胡溫體制」,較內斂的總書記胡錦濤,碰到擅長走入人群互動公關的溫家寶,也能看出其經濟實務鮮明角色。

進入「習李體制」後,2012年習近平成立並領導一系列的小組,包括經濟改革小組、台灣事務小組、國家安全小組,又是不同局面。對此,張五岳表示,「整個中共中央決策做了很大改變,以前總理大部分負責經濟事務。從2012年開始最高的經濟決策機構,像是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深化經濟決策的大權都抓在總書記手上,不是總理手上。相較於過去的總理,李克強沒有辦法有效貫徹權力。」

▲內外因素多變,加劇李克強任內推動經濟改革等巨大挑戰。(圖/路透社)

全力維穩多變動盪經濟局勢

李克強任內發生許多不可預測大事,幾乎經歷大陸近20年來複雜嚴峻的局勢,尤其第二任期的中美貿易戰,以及三年前爆發新冠疫情,成為總理生涯退休前最大挑戰。

張五岳表示,「客觀來看李克強這10年,大陸經濟正走向一個新常態,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相較過去高速經濟成長比較低迷的十年。」

回顧過去大陸經濟發展變化,2011年GDP是9.5%,到了2012年是7.9%,之後一路往下滑,過去大陸內部經常喊出經濟增速「保8、保6戰」也逐漸消失。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GDP剩2.3%,雖然是全球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卻是歷年最低數據。儘管2021年衝到8.1%,2022年又跌落5%,2023年GDP訂在5%成為歷年來最保守目標。

外界把部分責任甩向李克強,但張五岳認為,「江、胡錦時期曾實現兩位數字經濟增長,之後低迷10年也不能完全歸屬於習近平跟李克強,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到達『中等收入』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

他進一步說,過去10年當中,中共黨內最高的經濟決策是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是習近平,李克強是副主任委員,辦公室主任是劉鶴,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李克強本身能夠承擔的經濟實務決策權真的很有限。

張五岳指出,「過去的十年,如果有經濟失誤要李克強完全負責,我覺得不夠公允,因為許多注重大決策不是他決策,政治時局生態也過去有所不同。」

▲ 李克強考察農村。(圖/翻攝 新華網)

再見!總理-基層百姓懂他「實而不華」

李克強曾在農村插隊當知青,深知基層百姓的辛苦,他多次在公開場合為底層群眾發聲。陸媒《大公網》曾報導指出,「李克強對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作風深惡痛絕。」

去基層考察調研,李克強經常不接受刻意安排,突訪百姓日常生活,獲取底層真實心聲。據悉,李克強某次去四川偏鄉考察,沿途大雪崎嶇難行,途中看到路邊一群村民冒雪等車,立即讓司機停車,坐自己專車下山,事後知道真相的村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李克強作風親民,對家人要求非常嚴格。報導曾指出,一位與他共事老幹部形容,李克強做人做事都堂堂正正,嚴禁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靠關係幫辦私事。以前同事也說,「李克強官越大,他的親屬們本事越小,自覺地約束自己。」

除了對基層熱情友善,言語樸實的李克強也很敢說真話。2013年3月17日首場總理記者會,李克強當年「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的發言引發關注,往後每一屆總理記者會幾乎都有大實話。

▲前一個「習李體制」走入歷史,習近平將迎來下一位新總理,開啟新「習李體制」。(圖/路透社)

2020年總理記者最讓人印象深刻,李克強說,「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當時大陸進行脫貧攻堅戰,李克強這番話引起中外媒體熱議,陸官媒與學界連續多日特地報導解釋。打從「習李體制」時代後,常有兩人矛盾的謠言,尤其去年「動態清零」政策,傳出各種說法。

張五岳認為,「李克強擔任總理,不是習近平挑選的。當年中共17大習近平擔任中央書記、常務書記,李克強擔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之後18大升任總理,也不是習近平個人可以決定,外界自然存在習李之間有矛盾陰影的說法。」

「往後這個問題以後不會存在,李強是習近平親自挑選的國務院總理。未來總理跟總書記之間,外界應該不會有做文章的空間。」張五岳補充說明。

放下無法證實紛擾,外界所見的李克強幾乎沒有聲音,但只有百姓最清楚他「實而不華」另一面,如同他去年最後一場總理記者會所言,「我和我的同事們會以鍥而不捨的精神恪盡職守,用實幹踐行承諾。」

▼ 2023兩會人大開幕,李克強最後一屆工作報告。(圖/翻攝 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