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沙烏地復交「中國介入斡旋」 智庫專家:如同賞美國一記耳光

▲▼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2023年3月10日經中國斡旋重新建交。(圖/路透)

▲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10日經中國斡旋重新建交。(圖/路透)

文/中央社

經中國斡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今天重新建交。路透社分析,此事含有讓美國官員深感不安的元素:中國在美國長期保有影響力的地區扮演和平推手角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美國也可從伊、沙恢復外交關係一事探索種種可能性,例如抑制伊朗核子計畫的途徑,以及促成葉門停火的機會。

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代表在北京秘密會談4天後,宣布這項突如其來的協議。白宮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今天說,美方未直接涉入,但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有讓美國官員知道他們與伊朗商談。

美中關係因貿易、間諜等議題而變得非常緊繃,兩大強權在全球一些地區競爭影響力的態勢也愈來愈激烈。

柯比似想淡化中國在伊朗與沙國復交中發揮的力量。他說,白宮認為能讓伊朗政府坐上談判桌的原因,最終還是內部和外部壓力,例如沙國有效嚇阻伊朗及其代理人的攻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曾在美國政府和聯合國擔任高階官員的費特曼(Jeffrey Feltman)說,比起伊朗與沙國2016年斷交後重新建交一事本身,中國的角色才是這項協議最重要的層面。

現為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的費特曼說:「這會被解讀為賞給拜登政府的一記耳光,或許精確地說這是中國為一崛起中強權的明證。」

▲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10日主持伊朗與沙烏地在北京的兩國會談。(圖/路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中國外交勢力受矚
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擔任國務院亞太助卿的羅素(Daniel Russel)說,中國在伊朗與沙國之間介入調解並促成協議,這對美國有「很重要的涵義」。

他認為,中國在一場並非當事方的爭端中憑一己之力幫忙談成一項外交協議,這點不尋常,「問題在於,這會不會是未來的趨勢?是否預示中國會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時,為俄烏調解?」

至於伊朗議題,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資深伊朗事務分析師拉法提(Naysan Rafati)說,目前還不清楚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復交是否對美國有利。

拉法提說:「不利之處在於,當美國和西方夥伴正加強對伊朗施壓之際…伊朗政府會覺得自己能打破孤立狀態,還可把中國拿來當成掩護的大國。」

中國介入伊朗與沙國之間,也讓華府一些人士質疑中方的動機。共和黨籍聯邦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不認同中國把自己描繪成和平使者的說法,稱中國「不是一個負責的利益關係方,不能信任中國會是一個公平公正的調解人」。

柯比說,美國密切關注中國在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作為,「我們當然會持續盯著中國,因為他們試圖為私利於全球其他地方獲取影響力和立足點」。

即便如此,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艾爾特曼(Jon Alterman)認為,北京的介入會更讓人意識到中國逐漸增強的力量和影響力,這會助長美國在全球勢力衰退的論述。

他說:「中國釋出的訊息很明確:美國固然在波斯灣擁有優勢軍力,中國卻是一股強大且可謂正在崛起的外交勢力。」

▲CSIS專家認為,北京介入斡旋是想展現中國在波斯灣的外交勢力。(圖/路透)

● 伊朗核談判僵局待解
為防核武擴散,美、法、德、俄、中、英、歐盟2015年與伊朗簽署核子協議,但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卻於2018年退出並恢復制裁伊朗,伊朗也自2019年起逐步違反協議。

拜登上任兩年來力圖恢復伊朗核協議未果,伊朗也仍加速發展核計畫。

華府智庫「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學者卡圖勒斯(Brian Katulis)說,對美國和以色列而言,伊朗與沙國的協議提供一條「可能的新途徑」,即或許能在沙國配合下突破伊朗核議題談判的僵局。

他說:「沙烏地阿拉伯非常關切伊朗核計畫。如果伊朗和沙國重新開始發展的關係要有意義、有影響力,就必須解決對伊朗核計畫的疑慮,否則只是流於形式。」

伊朗和沙國的協議也為葉門的長久和平帶來希望。葉門於2014年爆發衝突,各界普遍認為這是伊朗和沙國之間的代理人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