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儀潔/陝西報導
醫生在外界看來是個收入優渥的職業,但在陝西開設社區醫院的台中人許文駿,不收取掛號費而是「以藥代醫」,同時引進台灣醫療理念,不輕易給病人吊點滴,「有些人會拿一堆藥來諮詢半小時,或看病10分鐘拿的藥僅5毛(人民幣,約新台幣2元),我同學也笑我傻, 但我不想將患者當成賺錢工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文駿位於陝西咸陽的社區診所在一棟公寓底層,裝修十分簡樸,窗戶上還貼著大大的「小兒推拿」。他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時,娓娓道來16年的從醫故事。
許文駿曾到陝西中醫藥大學就讀,2006年成為陝西省第一個拿到大陸執業醫師資格的台灣人。他與咸陽太太成家後,選擇留在陝西,因不想被大醫院「綁死」,於是選擇出來開設社區診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文駿介紹,社區醫生類似台灣衛生所醫師,與醫院下班就可以兩手一攤不同,病人主要都是附近的居民,「有時候水管、燈泡壞了,會打來叫我去修,現在睡覺我都把手機放在客廳」;病人還會把醫師當超人,有任何不舒服都來問診,「但有時候我們沒有那麼大能力,只能請他去大醫院。」
大陸醫院盛行打點滴治病,但許文駿引進台灣醫療理念,認為除非嚴重疾病,不然盡量先以吃藥治療,特別是12歲以下的小朋友,「我會苦口婆心跟他們解釋原因,慢慢在附近也有了比較好的風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社區診所不收取掛號費,主要是「以藥代醫」,靠藥費中的利潤支付員工薪資,但許文駿秉持「患者不是賺錢工具」的理念,該用什麼藥就用什麼藥,有時候花10幾分鐘檢查病人,最後開的藥才5毛錢,甚至有人會拿著藥來諮詢半小時。
「我知道這不符合成本規律」,許文駿表示,一樣從醫的同學曾經笑我「看病時間太多,開的藥卻太便宜」,我回說「沒辦法,我就是喜歡這樣子」,他最後撂了一句話「是因為你沒遇過,不知道明天的飯在哪裡」。
許文駿坦言,能這樣「隨心而行」要感謝父母支持,在開診所時就和他們「打預防針」至少要賠5年,他們認為醫人是做功德,不僅接受還霸氣說「說賠多少給你資助多少」,所以自己才那麼有底氣。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許文駿的診所曾處於關門停業狀態,隨著防疫進入常態化才再度重開。他在2022年亦被調去幫居民做核酸(PCR)檢測,累計超過60次,一次可補貼100元人民幣,但帳款批下來時間較長。
3年的疫情封控亦令許文駿心態有所轉變,他在解封後立刻回台灣,「當時第一個反應是,爸爸媽媽突然變得好老」,身為長子的責任心令他決定,逐步調整社區診所的經營方式,之後回台灣贍養邁入80歲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