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翻時有人拜託幫忙⋯你會? 4種反應看「心裡地位」與人際關係

▲▼上班族。(圖/CFP)

▲工作忙了一天,有人來請你幫忙時,你的反應是?(圖/CFP)

文/諮商心理師林萃芬
摘自/時報出版《從說話洞察人心

引言:想像一下,你正在忙碌的一天中,突然有人對你說:「麻煩幫我一個忙,好嗎?」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心理師林萃芬將其視為一個獨特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洞察我們內在的「心理地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一種回應都揭示了我們的「心理地位」,這是人際溝通分析學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中的一種重要概念,用來解釋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現象。你的反應又會是哪一種呢?你的選擇可能會揭示出你的內在心理狀態,並提供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以下有四種可能的反應:

★一、選擇「好啊!你要我幫你做什麼?」

➞屬於「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地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啊!你要我幫你做什麼?」這種回應代表了「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地位。這意味著你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我好、你也好」心理地位:又稱為贏家的心理地位,也是最具建設性的心理地位。既喜歡自己,也願意分享自己;欣賞別人,也願意接近別人,人際關係是開朗而親密的。

▲願意幫忙的人,心裡地位是「我好、你也好」。(圖/CFP)

★二、選擇「走開,你擋到我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屬於「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

「走開,你擋到我了。」這種回應代表了「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這可能暗示你覺得自己比對方重要,或者你對別人的需求感到厭煩。「我好、你不好」心理地位:屬於傲慢與投射的心理地位,自認高人一等,內心常會看不起別人,喜歡操縱別人,總是覺得自己很重要,人際互動的時候多半以自我為中心, 行為上則偏向擺脫別人。「我好、你不好」的人內心常會有「扭曲感受」,很容易生氣或狂喜。內在想法往往是:「我要做給大家看,我辦得到。」與人互動的時候,常會刻意凸顯自己的重要性,證明自己是最優秀的。

▲從日常情境的回應,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心裡地位。(圖/CFP)

★三、選擇「我應該幫對方做的更好。」

➞屬於「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地位」

「我應該幫對方做的更好。」這種回應代表了「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地位。這可能表明你將他人的需求置於自己之上,或者你對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自信。「我不好、你好」心理地位:在面對別人時常會感到無力、退縮,總覺得別人比較重要,聽從別人的意見,缺乏自己的主見,常常會委屈自己、壓抑自己,努力討好別人,人際關係較為隨和、妥協,以別人為中心。「我不好、你好」的人內心常會有「扭曲感受」是沮喪、內疚、憂慮、力有未逮、迷惑。內在想法總是在鞭策自己:「我應該做的更好。」努力矯正自己內在「我不好」的感覺。

★四、選擇「那你為什麼不幫我。」

➞屬於「我不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

「那你為什麼不幫我。」這種回應代表了「我不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這可能意味著你覺得自己和他人都不值得尊重或愛護。「我不好、你不好」心理地位:對自己與他人的價值、潛能失去信心,有時可能會對生命失去興趣。與人互動的時候,常會不自覺否定自己,也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表現持否定的態度,但同時也不欣賞別人,老是覺得別人跟自己一樣糟,人際關係是疏離的、不容易親近的。

「我不好、你不好」的人內心常會有的「扭曲感受」是孤單、沒有人愛、被人拒絕、無路可逃。內在想法:「我就是這樣,永遠做不好一件事情。」既討厭自己,也對周遭人懷有敵意。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作者為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深入淺出分析各種常常聽到的語言,除了說明語言背後的心理動機外,也整理出不受傷害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