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300高鐵讓路給300年老樟樹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重現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臺灣館。(圖/記者林育綾攝)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臺灣館,重現當年高鐵讓路給老樟樹的故事。(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桃園報導

臺灣第一個以「族群」為主題的博覽會,「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臺灣館在桃園會展中心展覽棟舉行,讓人們看見各地區的客家文化,與當地風土人情交融後,展現的多元面貌。其中位於新竹展區中特別打造一棵樹,記載了當年高鐵興建時,為了「伯公樹」(老樟樹)而改道,「時速300的高鐵讓路給300年老樟樹」成為佳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臺灣館,在桃園會展中心舉行。(圖/記者林育綾攝)

數百年前,客家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橫越黑水溝並踏上這片土地,此後在臺灣耕耘數百年,帶著來自原鄉的生活智慧,結合在地的經驗與嘗試,創造出臺灣客家特有的文化樣貌。時代不斷演變的今日,傳統文化該如何與當代產生對話,進而創造價值,也成為如今臺灣客家面臨的重要課題。

▲展覽打造多個展區,呈現各地客家精彩文化脈絡,還有許多互動設計。(圖/記者林育綾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也是臺灣第一個以「族群」為主題的博覽會,其中在臺灣館,除了主展區,還分別以「都會客展區」、「臺三線展區」、「六堆展區」、「臺九線展區」等,呈現客家文化在雙北、桃竹苗、高屏、東部的客家族群生活樣貌;還有獨立展區如雲林縣、台南等。

▲〈客家無限之詩〉將埤塘轉變為詩意般的全新意義。(圖/記者林育綾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在「臺三線展區」,一映入眼簾有一座巨大如埤塘意象的大型裝置藝術〈客家無限之詩〉,展現出客家先民當年到了桃園時,建造許多埤塘的景象,如今也轉變為詩意般的全新意義。

▲〈信念匯聚之地〉散發出木材飄香。(圖/記者林育綾攝)

另有一座以木材打造的巨塔〈信念匯聚之地〉,像是從展場中生根成長,象徵客家文化透過投入林業的勞動、物產與器物、技藝傳承,累積凝聚力,再向外散播,成為一個有號召力的信念之地。

▲科技感的網美牆,觸碰時就會產生畫面變化,吸引民眾互動。(圖/記者林育綾攝)

在〈客家煉金術〉當中,進入新竹領域,看見客家人從丘陵走向城市,此展區除了有一座「科技網美牆」,隨著觸碰出現不同紋路互動畫面,象徵客家人在此從農耕織作、工業製造、科技產業,屢次參與竹塹城量與質的轉變和提升。

▲展覽也重現當年「風空開山伯公樹」的故事。(圖/記者林育綾攝)

這裡也打造一個樟樹,記錄新竹金山面聚落的故事,當地有一棵「風空開山伯公樹」(又稱金山面開山伯公樹),是位一座土地祠的老樟樹,當年高鐵興建時,原先規劃的路線會影響到老樹,高鐵也預計出資補償廟宇和樹的遷移。

不過在文史工作者陳板進駐、時任的里長吳慶杰努力下,與當地居民達成共識,開展了護樹行動,認為人們不應該過度追求科技與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社區文化的保留。此舉也吸引媒體報導,讓老樟樹成了民眾假日紛紛前往一堵的觀光景點。

當年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得知消息後,親自走訪勘查風空,考量到老樹異地殖生不一定能延續生命,1998年12月24日她親自下令保留老樟樹,決定高鐵繞道、變更工程設計,讓老樹原地保留。

▲▼「時速300的高鐵,讓路給高齡300年的老樟樹」成了當年的佳話。(圖/記者林育綾攝)

「時速300的高鐵,讓路給高齡300年的老樟樹」成了當時的佳話,吸引許多攝影愛好人士前往取景;高鐵也以老樟樹為主題,拍攝平面、電視廣告、製作車站燈箱等,如今這段歷程也在展覽重現。同時也呈現出,金山面社區即使在保留老樹後,社區的營造也不停歇,發展岀企業與社區協力共好的模式。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臺灣館,即日起至10月15日在桃園會展中心展覽棟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臺灣館,即日起至10月15日在桃園會展中心展覽棟展出,展覽從入口到出口,皆有相呼應的設計,引發人們對客家文化的興趣和好奇,並深入淺出,融合藝術、科技、互動裝置等多元方式理解客家。

2023 世界客家博覽會 Hakka EXPO 臺灣館 
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10月15日(日)
時間:週一至週四 10:00 - 19:00 / 週五至週日 10:00 - 21:00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領航北路一段99號(桃園會展中心展覽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