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無法限制當地人的想像 新疆喀什引進「海水稻」開創新綠洲

▲新疆喀什海水稻。(圖/記者魏有德攝)

▲新疆喀什稻香泉村種植的海水稻。(圖/記者魏有德攝)

記者魏有德/新疆喀什採訪報導

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鄉內有一個稻香泉村,是新疆唯一大面積種植稻米的地方,讓外界十分好奇,在這片廣衾的「鹽鹼地」,竟能完成年產7500噸的成績,不僅供給當地民眾食用,還結合產銷一體的模式,打造出「帕香水鳥」的品牌,進軍沿海大城市市場。帕哈太克里鄉黨委書記李篤民透露,創造奇蹟的方式便是引進「海水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帕香水鳥。(圖/記者魏有德攝)

海水稻能適鹽鹼地高達7以上的PH值,不過,為了能量產及規模化,稻香泉村在2018年收穫首批300公斤的稻米後仍持續實驗,引進各品種稻米類別。目前正準備收成的稻米共有14個品種,李篤民表示,新品種還在繼續實驗,每畝收成預計650公斤,能達到更高的收成,就會選擇這個品種大面積種植,「主要是高產、高效,預計今(2023)年上看7500噸的收成量。」

▲帕哈太克里鄉黨委書記李篤民。(圖/記者魏有德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篤民指出,帕香水鳥這個品牌已經成功打進北京、上海、江蘇等市場,「弱鹼性的稻米對身體也有益處,形成品牌的特色,也有小部分銷往中亞地區。」

▲海水稻一年一收,10月中旬將進入採收時期。(圖/記者魏有德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進稻米種植區,映入眼簾的便是黃澄澄的稻穗隨風搖擺,準備在10月中旬採收。當地採取無人機播種、機械化收割的方式,讓人力可以從傳統農業中釋放出來,讓家庭可以有多人就業,創造更多財產。

▲維族夫婦吾斯曼・阿布都拉(圖右)及布合利切木・土爾遜(圖左)。(圖/記者魏有德攝)

住在稻香泉村的維族居民吾斯曼・阿布都拉今年38歲,三個小孩中最大的已經16歲,主要在機場附近開大卡車作業,她的妻子布合利切木・土爾遜表示,居住的村莊和旅遊業結合,多了很多農家樂,也吸引不少遊客來觀光居住。

李篤民強調,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10年後,為喀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帕哈太克里鄉是喀什近郊的一個鄉村,每年約有10萬人次前來旅遊,帶動當地140多位民眾就業,透過民宿或農家樂經營、將房子外租給管理,對家家戶戶而言,帶來每年3至5萬元人民幣(約12.6至21萬元新台幣)的額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