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萃芬 心理師
摘自/時報出版《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引言:有一次心理師林萃芬到朋友家作客,看到朋友家的波斯貓和主人有著相同的習慣動作:不由自主的托腮沉思,頓時覺得不可思議。這不禁讓人思考,人和寵物之間的關係究竟有多深?探討了人們養寵物的心理動機,她發現,很多人養寵物的原因不僅僅是單純的愛心,而是背後更多的心理需求在作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緊張的人際關係中,寵物成了許多人心靈的安慰。以大都市紐約為例,不少忙碌的單身男女選擇養寵物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成為他們的「自我安慰」。當寵物生病時,過度依賴寵物的主人,往往難以承受分離的焦慮。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與寵物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甚至他們之間的行為也變得越來越相似。寵物不再只是寵物,它們成了主人的心靈寄託,他們的需求和社交活動也變得愈加多元和精緻。而在這個過程中,「什麼人玩什麼鳥」的俗話讓我們明白,透過觀察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寵物,能夠揭示他的內心世界和可能的人際關係模式。
●虐待動物的人
在多年前的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末,我和一群朋友在海邊度假別墅享受輕鬆時光。在前往海邊的途中,我們遇到了一隻落水的小狗,無辜的眼神和濕漉漉的毛髮讓我們不忍心,於是停下腳步商量怎麼幫助牠。但當中有位平時脾氣溫和的朋友卻突然對著小狗大吼大叫,嚇得小狗尿失禁,而他竟對小狗的恐懼反應感到興奮,笑了許久。
這讓我深思,善良和暴力的特質並非一目了然,尤其在與動物的互動中。許多人會在寵物犯錯時,用不同的方法來管教,從罵牠、打牠,到更為極端的用電擊項圈控制或是棄養。曾經有位朋友以極為殘忍的方式懲罰他家的小狗,讓我不禁擔憂,如果他對人也用同樣的處罰方法會是何等的恐怖。事實證明,虐待動物的行為可能是更深層心理問題的表面現象,如《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所指,虐待動物的行為可能與間歇暴怒障礙症或行為規範障礙有關,這不僅令人警惕,也讓人深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養觀賞型動物的人
許多飼犬者喜歡與愛犬親密互動,這種親密的肌膚接觸常延伸到他們與親密愛人的互動中。例如,他們會熱情地擁抱久違的朋友,以展現愛意。然而,有些人卻偏好觀賞型寵物,並不習慣過多的肌膚接觸。當有人熱情地擁抱他們時,他們可能會感到不自在。此外,這類寵物主通常傾向於享受安靜且自由的環境,避免過度的身體接觸。
如我所認識的一些飼養觀賞魚的朋友,儘管外表活潑,卻會巧妙地避開過度的身體接觸,並且僅在熟悉後才會展開更親密的互動。因此,在與這類人交往時,尊重他們的身體自主和個人空間是相當重要的。
●喜歡帶寵物到處炫耀的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人追求流行,於是跟隨潮流飼養寵物。當社交聚會中大家帶著寵物,他們也想展示自己獨特的品味。這些人選擇寵物就如同挑選服飾,追求外貌與名牌。他們可能會花大筆金錢購買昂貴的純種狗,並以虛榮的口吻說:「你知不知道牠的身價,高達十萬塊耶,跟我身上的名牌一樣貴,偏偏我就只喜歡牠。」一邊說還一邊露出陶醉的表情。
喜歡到處炫耀寵物的人,和情人交往時,大概也會帶著情人到處炫耀。倘若不喜歡成為別人的展示品,那最好換個喜歡養流浪動物的情人。因為會養流浪狗的人,多半是真正喜歡狗的人,他們一旦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和生活方式,就會心滿意足地過著平凡的生活,而不會羨慕別人的生活模式。
●喜歡養忠狗的人
會重視寵物忠誠度的人,無論是交朋友或找情人,亦會很注重對方的忠誠度。對他們來說,好寵物的首要條件便是忠心耿耿,最好像電視或電影中的靈犬一樣,會跟前跟後地保護主人安危,反應靈敏地看顧主人財產,隨時隨地注意陌生人的動向,這樣他們才會覺得沒有白養寵物一場。
而除了要求寵物忠心、朋友要忠誠、情人要專情之外,喜歡養忠狗的人多半對家庭和事業亦很盡忠職守。有個朋友對老闆的忠心程度,幾乎到了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地步,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說一句老闆的壞話,那他就會跟對方翻臉,不管對方跟他的交情多好;若是有人膽敢做出對他老闆不利的事情,那他肯定會跟對方拚命。即使有時候老闆因為情緒失控而對他大呼小叫,他依然態度恭敬,沒有半點怨言。
●養敏感型寵物的人
我曾遇到一位緊張至極的鄰居,他家的狗對任何微小的聲響都會反應過度,而他本人對周遭的一切聲音也同樣敏感。有一次,僅因我走路的聲音稍大,他便在家門口等我,並在我出門時跟著我進了電梯。在電梯門關之際,他迅速按亮了每一層樓的按鈕,然後對我露出勝利的笑容。
住在他上方的鄰居更是苦不堪言,因為這位鄰居無法忍受他們的走路聲,甚至用竹竿敲打天花板以示報復,導致他們瀕臨崩潰。所以,如果你的情人也對聲音過度敏感,或是經常失眠並將其歸咎於外在環境,或是總懷疑有人想要陷害他,你應當留意,這些都可能是他們情緒不穩、缺乏安全感、且容易展現攻擊性的徵兆。
●收養流浪動物的人
那些見到流浪動物便想將其收為己有的人,通常心中懷有濃厚的愛與同情。他們不僅愛護動物,面對不幸的人也會伸出援手。然而,這樣的善良往往讓他們難以拒絕他人的請求,即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疇。另一方面,有些人會在流浪動物身上看到自己過去受欺凌的影子,而勇敢地站出來保護牠們。
在一次參觀美國動物孤兒院的經歷中,我遇到一位12歲的男孩,他熱愛地介紹著懷中的小黑貓,吸引了許多人想要收養。這樣的愛心與溫柔,讓我相信,當這些愛動物的人長大後,他們也會將同樣的溫柔與關懷投向自己的愛人。這種對動物的真摯愛護,也影響了他們在選擇獸醫時的判斷,會仔細觀察獸醫是否真心愛護動物,而非僅僅是為了收入。
●家有惡犬的人
偶爾會在路上看到有人家的門口掛著「內有惡犬請勿進入」的牌子,強烈宣告「未經許可不准進入」的訊息,一方面嚴防有人危害到他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會決不手軟的攻擊進入者。雖然也有主人明明養的是可愛的小型犬,卻要在門口掛「內有惡犬請勿進入」的牌子,意圖達到遏止偷竊、歹徒入侵的效果。
但若主人真的飼養凶暴的惡犬,就務必提高警覺,因為他們可能是人際關係疏離,社會適應不良,對周遭人充滿敵意的危險分子。像有些主人會放任寵物咬傷路人、小孩、郵差,表面上是寵物闖禍,其實代表主人對別人既不友善,亦沒有同理心。
●喜歡養貓的人
在《夜夜交際的貓》一書中,知名作家吉米.哈利精彩地揭示了貓和主人之間獨特且相似的關係,讓我對身邊愛貓的朋友有了新的理解。貓和牠們的主人往往有著令人驚訝的相似性,不僅在外貌上,更在行為舉止上。例如,我有位喜愛獨處、不喜歡群居的朋友,他的貓也展現了相同的獨立和愛冒險的性格。
然而,「熱狗冷貓」的諺語在遇到某些熱情的貓主人時似乎不再適用。我有位朋友就是個熱情洋溢的人,他的貓狗也同樣充滿熱情,每當我拜訪他時,他的貓總是熱切地在我身旁來回蹭蹭。
不過,也有些令人心痛的動物相關經歷,譬如另一位朋友曾經痛苦地分享,他的父親曾在搬家時,為了省事將家裡的小狗用鍊子拴在摩托車後,讓小狗勉力追趕,他眼看著小狗疲憊不堪而無法救助,那段回憶讓他至今難以釋懷。
●透過寵物療癒身心
諮商的過程中發現,憂鬱的主人如果有寵物陪伴,無論帶著寵物去溜溜,或是照顧寵物,或是去騎馬,跟動物互動、肢體接觸,都會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我曾經遇過一隻狗狗心理醫師,跟牠互動的過程,會感受到被無條件接納、溫暖、安全,立刻心情好舒暢。說了這麼多什麼人養什麼寵物的故事,不知是否聯想到自己親眼目睹、親耳聽到的寵物故事。有的話,不妨將你看到的線索先儲存在腦中,再利用機會慢慢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相信必有所獲。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作者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洞察人心不只是消極的趨吉避凶,而是積極的看懂對方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轉折,書中深入淺出從戀愛對象看內在需求、從寵物洞察心理需求、從飲食習慣看心理需求,輕輕鬆鬆就能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找對方法跟對方建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