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帶一路10週年從「倡議」走向實踐 大國角力下突圍「憂喜參半」

▲中歐班列貨櫃箱。(圖/CFP)

▲中歐班列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陸路貿易的主要交通線。(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今(18)日在北京舉行,時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之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親自出席並致辭,同時,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塞爾維亞、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國總統也親自到場,展現出對該倡議的支持與信心。不過,一帶一路倡議也衍生出「舉債他國」、「以商逼政」的雜音,使得在東西方大國角力下的經濟合作模式未來充滿許多變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歐班列最早發車開通的渝新歐貨物列車。(圖/翻攝百度百科)

2000多年前,漢張騫通西域,自此打開中國通往中亞、中東及歐洲的商業門戶之地,絲綢之路在唐宋時期達到鼎盛,中國及外來的商品互通互補,形成繁榮的經貿圈,到了元明之際,船艦的技術升級與大航海時代的背景下,海上貿易隨之而起,發展一日千里。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一帶」為路上絲綢之路,也就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經濟貿易之路,從新疆延伸至中亞、中東,從地中海一路走向歐洲大陸。「一路」則是海上絲綢之路,從廣州、泉州等沿海商業重鎮前往南洋、阿拉伯國家,甚至到非洲東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大陸「基建狂魔」的建造實力得以向外發揮,透過「合作共贏」的模式,投資參與國家諸如水利、港口、鐵路、電力等基礎建設,一方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使陸企向外「走出去」,成為「內需」之外的大陸經濟發展新動能。

▲新疆阿拉山口為中歐班列出入關口。(圖/CFP)

根據大陸國務院2023年10月10日公布的《一帶一路白皮書》內容顯示,在國際貿易上,中歐班列已覆蓋連通歐洲25個國家200多座城市,86條時速120公里的鐵路運輸貫穿亞歐主要區域。截至2023年6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4萬列,700萬個標準貨櫃,貨物貿易品項達5萬多種,包括汽車整車、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53大類,合計貨值超3000億美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中歐陸海快線,則是繼傳統海運航線、陸上中歐班列外的第三條貿易通道,2022年全通道運輸總箱量超過18萬個標準貨櫃,火車開行2600餘列。此外,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則瞄準大陸西部18個省(區、市),貨物流向達100多國的300多座港口。

▲首屆一帶一路高峰會在北京舉行。(圖/CFP)

10年間,中巴經濟走廊內的鐵公路建設、發電站陸續通車營運;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鐵道、公路及的大橋均竣工運行;連接大陸與東協國家的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則完成中寮鐵路通車運行,同時,全由陸企建造的時速350公里印尼首條高鐵「雅萬高鐵」也在2023年10月通車啟用;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及東非數條鐵路先後運行,讓一帶一路倡議最重要的「交通」路線得以獲得保障。

海上絲綢之路方面,中遠海集團成為歐洲最大港口之一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最大股東;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義大利瓦多貨櫃碼頭、西非奈及利亞萊基深水港陸續建成投用,背後都看到陸企投資建造的身影。截至2023年6月底,「絲路海運」已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300多家國際知名航運公司、港口企業、智庫等均加入「絲路海運」聯盟。

▲中巴經濟走廊最重要的貿易出海口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圖/CFP)

在建設過程中,大陸成立「絲路基金」,邀相關國家構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提供一帶一路建設貸款融資等服務,這也使得「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產生出大陸「舉債他國」的雜音及負面聲浪。

在大國競爭的背境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始終保持戒心,認為是大陸為「擴張勢力」下的一盤棋局,直指帶有「國家背景」的陸企直接或間接參與包括水電站、碼頭等各項工程是「以商逼政」,同時,在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投資興建的基礎設施則是讓該國「舉債度日」陷入難堪的債務危機。

經過10年的黃金發展期,除受新冠疫情影響,大陸自身也面臨「經濟衰退」問題,使得「一帶一路」的投資不若此前這麼洶湧。外部顯現的挑戰也在持續,「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的指標性國家義大利極大可能在政府換屆後決定於今(2023)年退出;被稱為「鐵哥兒們」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設工程,也因為建成後「租給大陸43年,9成收益歸中方等條件」,使當地民眾出現抗議靜坐等要求權力對等的聲音。

▲山東開往烏茲別克的中亞貨物班列。(圖/CFP)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在大陸經濟發展上的重要擘劃,據地理及歷史上的優勢,是其擔任國家領導人的最重要政績之一,政策仍會堅定的邁步前行,不過,隨著隱憂及外界疑慮浮現,正如《一帶一路白皮書》中所述,共建「一帶一路」仍會面臨一些困難,但只要各方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能不斷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實現更高質量的共商、共建、共享,讓共建「一帶一路」越來越繁榮、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