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19日以「淨零轉型,永續台灣」為題,舉辦第6場的政見發表記者會。賴清德為了推動2050淨零轉型,他將透過「第二次能源轉型」、「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推動永續綠生活」、「政府做淨零轉型後盾」、「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等五大策略,來達成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清德的第一個策略,是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他指出,在2016年以前,電力生產過度依賴燃煤與核能,再生能源比例偏低,發電結構嚴重失衡,但在2022年綠電的發電量已經超過核電,成長了6.5倍之多,今(2023)年底,綠能產業引進外商及本國投資將達到1兆元。
賴清德提到,在當前企業對綠電需求大幅增加的狀況下,顯示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的政策是正確的,而他會在這個基礎上,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以加速電力系統的去碳化為目標,發展多元綠能,建構智慧共享的綠能戰略。
至於賴清德所提出「第二次能源轉型」,共有六大重點:首先,要發展多元的綠能,除了光電和風力發電之外,要善用台灣的地理環境資源,加速發展地熱、氫能、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前瞻的能源。
賴清德說,第二個重點,是由於氫能會是未來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橋接能源技術之一,應該持續導入氫能,作為電力供給、工業製程、運輸載具的用途;例如:發展氫混燒與專燒的技術,並獎勵國內新創企業、鼓勵產學合作,開發氫能煉鐵技術與氫燃料的電池等,可供多元利用。
第三重點,賴清德指出,要鼓勵深度節能的發展,節能或節流的意思,不是要大家拮据用電,是讓大家用得更聰明、更有效。要打造節能產業,推動系統性節能:從法規、技術、獎勵補助,全方位發展台灣的節能產業,鼓勵與輔導節能產業朝向「系統性節能」的進階服務;並成立「能源技術服務中心」協助產業執行深度節能之輔導;並擴大能源資訊管理系統佈建,發揮台灣ICT優勢,朝向大數據和智慧化管理,接軌國際能效標準。
同時,賴清德要擴大「綠色金融」與「信保基金」方案,透過新型態之「授信與還款」模式,導引資金投入節能產業與計畫,成為產業深度節能之活水。為促進國際效能標準的接軌,一方面透過補助和賦稅抵免的方式,提高企業更換節能設備和產線的意願;另一方面,也必須要擴大家戶家電的汰舊換新補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為避免社經弱勢族群在節能過程增加負擔,賴清德認為,應該擴大「節能福利」,包括提供能源健檢、補助高能效家電設備,建立「以租代買」節能設備租賃等服務,給機構或弱勢家戶,降低能源支出。
第四重點,要配合再生能源的發展,大力推動儲能設施,他會檢討當前法規、擴大政府投資,以推動儲能產業的發展。透過電力交易平台的民間參與,增加民間儲能服務增加的誘因、也同時鼓勵企業和社區設置與擴大儲能設施、參與儲能產業的發展。
第五重點,國際能源總署曾說,當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20至50 %,傳統電力系統必須進行電網升級計畫,推動智慧電網才能提升電網彈性,維持電網穩定。因此,賴清德要發展具備儲能設施的智慧型電網,透過儲能、分散式電網的設置,增加供電的彈性;並加速精進多元儲能的調度模式,全面強化電網韌性,確保供電的穩定,全面提升電力的品質,讓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的需求得到照顧,進一步讓產業及民生的需求都得到滿足。
最後,在2050淨零轉型的能源配比方向,賴清德指出,主軸之一就是加速發展再生能源,除了在2026年完全取代核電,之後要進一步取代燃煤,改善空污;再逐步降低燃氣,實現電力系統的去碳化。
他強調,會於2030年實現多元綠能占比30%的目標,並將燃煤占比降至20%。天然氣的發電,透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持續做為低碳、減污的橋接能源,並和氫能合併發電,占比達50%。2030年至2050年,透過氫能、多元綠能與淨零科技的進步,加速將燃煤機組全數轉換為備援發電,並擴大導入氫氣混專燒發電。
賴清德提到,在2050淨零轉型時,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至60至70%、氫氣9至12%、燃氣+CCUS 為20至27%,達到燃氣的低碳化目標,在整體的發電結構上,逐步實現電力去碳化。
淨零轉型的第二個策略「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賴清德要讓產業以數位和綠色的雙軸方向,進行轉型。透過「科技帶動」、「金融支持」,以及「碳定價市場機制」來促成產業低碳轉型、推動綠色製造,以及擴大循環經濟的規模。
在科技帶動部分,要以智慧與淨零科技帶動雙軸發展,並成立「淨零新創科技發展平台」,系統化發展跨領域的技術研發、建構淨零科技研發的生態環境,並佈局前瞻淨零科技與新創產業發展的鏈結,以數位科技建構「智慧能源」,使能源的使用、輸送及儲存更加智能化;並鼓勵降低耗能與減少碳排為設計理念的綠色製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賴清德要加速擴大循環產業的規模,強化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規模,並推動產品的服務化,也就是以提供服務取代販售產品,以使用者需求來規劃服務創新模式,也需要擴大政府部門循環採購、提升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能資源使用效率,鼓勵產品維修、零組件再製造等服務商業模式,打造循環產業的生態系。
同時,賴清德會透過金融支持,用「綠色金融」的概念,藉由政府保證、降低投資風險,將資金引導到因應氣候變遷的項目及計畫,並爭取參與研議「綠色」及「永續」等概念國際認證標準的機會,為產業轉型注入活水。藉由主管機關引導,優化企業經濟活動與ESG資訊平台,充分揭露碳排放量資訊;並規劃永續金融相關證照,強化訓練及培育永續金融人才,並辦理永續金融業務評鑑。
他提到,碳定價機制已經成為淨零轉型的重要路徑,在明(2024)年,台灣就會正式進入有價排碳的時代,這會開啟企業低碳轉型的動力,也因此相關的機制要儘速發展,以協助產業在減少衝擊下,順利轉型。他主張,碳定價機制可以由碳費先行,會協助企業完成碳盤查,目前已經針對512家占全國碳排量七成的廠商,先收取碳費。
接著,賴清德要再跟隨國際趨勢,滾動式檢討精進,建立中長期更完整的碳定價機制,以達到外部成本內部化;同時,也協助企業達成減碳目標所需要的轉型。接下來,要讓台灣的碳定價機制和國際接軌,包括透過和已經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歐盟等國磋商,避免產品被重複課徵費用。
賴清德指出,在國內會以國際標準,將各界減碳的努力認證為碳權,來把關高品質的碳權。同時,也會以更有效率的申請程序,提高效能,並且鼓勵加深、加大自願減量,來建全碳權的供需市場;面向國際,要推動碳交所的國際合作,讓有國際貿易需求的廠商,得到更專業的支援。
第三個策略「推動永續綠生活」,賴清德認為,淨零轉型雖然是對碳排放進行管理,但是只有人類生活永續化,整體邁向永續的綠色社會才有可能實現,最重要的是民眾態度與觀念的改變。
所以,策略三是要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形塑低碳生活態度,包含飲食、綠時尚、綠建築、低碳運輸網絡、推廣提供服務、取代直接購買或擁有等的新綠色生活。由於生活轉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要透過全民對話溝通,資訊公開、加強溝通,凝聚共識、建立目標;並投入國家資源降低參與淨零行動的門檻,針對地方政府、學研機構及社區,規劃支持淨零的資源、計畫及方案,透過公私協力,鼓勵指標性企業積極投入淨零轉型,發揮示範效果。
另外,台灣的友邦有許多是具有高度氣候風險的島國,他會倡議,台灣與這些友邦應該共組「南太平洋淨零互助聯盟」、交換做法和經驗,表達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承諾與決心。
第四個策略「政府做淨零轉型後盾」,由於淨零轉型對許多產業,仍然是嶄新的概念,許多國際上的做法,也都還在逐漸成形、調整。賴清德相信,國內許多產業,也都想積極配合政府政策、落實淨零轉型,卻不知如何下手,所以,他的第四個策略,是讓政府作為淨零轉型的最強後盾。
他主張,組織國際諮詢團隊,透過密切關注國際趨勢,將國際淨零的共識或具體做法,轉譯到國內、降低對廠商的衝擊;再透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建立的專業技術人員輔導團隊、協助廠商;政府也會針對不同產業別與規模提供的不同的前瞻行動指引,讓大家跟得上國際腳步、也能具體知道該怎麼做、不會焦慮或徬徨。
第五個策略是「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由於淨零轉型對整個貿易體系、市場制度以及產業模式都會造成全面性的改變,政府有責任在因應「淨零轉型」的衝擊時,確保不同的個人、社群及地區,在轉型的過程都享有同等發展的機會,打造一個公平與綠色的共好未來。
因此,賴清德要進一步完善「淨零轉型」爭議處理機制,降低轉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藉由就業、投資、保險、信託等機制減緩轉型的衝擊。他強調,他非常重視均衡發展,要透過區域治理,將因應「淨零轉型」的努力,轉化為扭轉過去區域發展不均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