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綠執政「吃銅吃鐵貪婪模樣」 管中閔:集中力量下架民進黨

▲管中閔、韓國瑜出席國民黨南台灣大造勢。(圖/記者鄭佩玟攝)

▲管中閔在臉書PO文,呼籲集中力量下架民進黨。(圖/記者鄭佩玟攝)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2024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數,上周首次幫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站台的前台大校長管中閔,今(10日)在臉書PO文,批評民進黨執政後「吃銅吃鐵吃台灣的貪婪模樣」,掌握權力後的傲慢,全黨力挺學術抄襲者,更讓台灣被外國媒體視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公開呼籲集中力量,支持正直勇敢的侯友宜,下架民進黨,重建一個乾淨、有未來的台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7日在高雄夢時代舉辦萬人造勢活動,管中閔到場助講,也是管中閔的首次站台。今天管中閔再度發文挺侯友宜,指自己已經67歲,經歷過人生各種高峰和谷底,目前無任何職位在身,也無任何野心,更不期待未來還有任何職位,一心唯願台灣安全。

管中閔批評,民進黨執政後,吃銅吃鐵吃台灣的貪婪模樣,甚至攸關人民生命的新冠疫苗,也可以成為覬覦目標,更看盡民進黨掌握權力後的傲慢,將社會上的重要價值和道德都踩在腳下,毫無顧忌的包庇為非作歹的人,全黨力挺學術抄襲者,全黨共同侵害學術自由,寧可讓台大長達一年沒有校長也在所不惜,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台灣終將墜落深淵,無法回頭。

管中閔進一步指出,更不可思議的是,民進黨治下的台灣,竟被外國媒體視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自己在外島服役時,也正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廢除協防條約的那兩年。即使在那些危疑年代,從未像今天一樣感覺到戰爭的陰影正在迫近,「你們或許不相信,我去年竟然去買了一本《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而且認真記下必須事先準備的東西。」

管中閔提出呼籲:「請你們幫忙轉告朋友與親人,大家集中力量,支持正直勇敢的侯友宜,下架民進黨,重建一個乾淨、有未來的台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後侯友宜也在該篇貼文下方留言回應,表示感謝管校長的支持,「我們在年少時都經歷過兩岸緊張,原以為我們的孩子這輩子不需要再感受國家存亡的緊迫,沒想到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巨變、戰爭風險不斷升高,人民又再一次需要翻閱《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很是感慨。」

侯友宜強調,所有的人生夢想和生活小確幸都建立在和平之上,「我若擔任總統,一定努力緩和兩岸關係,讓台灣人找回安居樂業!」

管中閔臉書貼文全文如下:

親愛的 C & V,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的晚餐非常愉快,雖然九點不到你們就必須道別。我知道你們急著回家,去哄兩個寶貝們入睡。看著你們夫妻牽手走向巷子那一端,我忍不住對內人說,多幸福的一家啊!

似乎還是不久以前,我們也曾是這樣,趕著回家陪孩子們。生命是一種恩賜,讓我們有著三十年安定的生活,陪著孩子們長大,而我自己也得到發展機會,並且看到許多學生在學界嶄露頭角。即使經歷了 2018 年那樣的波折,我還是感謝老天讓我僥倖存活,我才得以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工作。

只是我從來沒有想到,三十年後我居然必須擔憂臺灣的未來。這些年來,我們看到民進黨執政後吃銅吃鐵吃臺灣的貪婪模樣;甚至攸關人民生命的新冠疫苗,也可以成為他們覬覦的目標。我們也看盡他們掌握權力後的傲慢,將社會上的重要價值和道德都踩在腳下,毫無顧忌的包庇為非作歹的人,全黨力挺學術抄襲者,全黨共同侵害學術自由,寧可讓臺大長達一年沒有校長也在所不惜。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臺灣終將墜落深淵,無法回頭。

更不可思議的是,民進黨治下的臺灣,竟被外國媒體視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我是在反攻大陸教育中長大的一代;我在外島服役時,也正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廢除協防條約的那兩年。即使在那些危疑的年代,我從未像今天一樣感覺到戰爭的陰影正在迫近。你們或許不相信,我去年竟然去買了一本《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而且認真記下必須事先準備的東西。

其實不只是我;我們共同的朋友 A(從美回臺創業有成,幾年前結婚,才有了一名可愛的女兒),他比我們更焦慮。過去一年他反覆告訴我,他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事業,而是臺灣的安全。他希望小孩能在臺灣快樂成長,有著更美好的未來。我其實沒有任何令他安心的答案。

這些也正是我們今天晚餐的話題。謝謝你後來讓我和令堂通電話,讓我有機會告訴她,這正是擺脫民進黨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集中力量,替中華民國選擇一位正直、有胸襟、更有勇氣的領導人。我很高興聽到她肯定的答覆:「會啦!我也會去跟朋友說啦!」

我如今行年 67, 經歷過人生各種高峰和谷底,目前已無任何職位在身,也再無任何野心,更不期待未來還有任何職位(我如果還眷戀權力或職位,現在應該仍是臺大校長)。我既無所求,一心唯願臺灣安全;我深信只有臺灣安全了,像你們一樣的青年人才有未來,你們和 A 的小孩才可能在這裡快樂成長。

請你們幫忙轉告朋友與親人,大家集中力量,支持正直勇敢的侯友宜,下架民進黨,重建一個乾淨、有未來的臺灣。

握手
中閔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