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的失業問題去年開始受到關注,許多失業者不敢讓家人知道自己被裁員,每天一早還是背著公文包出門,假裝有在工作,但其實去的不是公司,而是圖書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陸媒《澎湃新聞》訪問了多名遭到裁員,每天躲在圖書館假裝還有在上班的失業者。40歲的莫莉表示,她去年2月被裁員之後,開始頻繁去圖書館,一周待3、4天,「我來這只是純看書,沒有想考證照之類的想法,感覺沒必要了,我再卷,考出10個證照又能怎樣?」
莫莉提到,她從事的是IT產業,在一所知名的資安外企工作了好幾年,但因為這家外企退出公司,所以她被裁員了,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被裁員。
莫莉說,最近幾年她換了4、5份工作,歷經了3次裁員,上一份工作是通路管理,月薪兩萬五千元(人民幣),去年春節之前,她收到郵件,公司調整組織架構,整個部門被裁撤,2月她就被裁了,「裁員之前我就有感覺了,公司空降總經理、裁應屆生,又縮減銷售團隊。」
裁員之後,莫莉只好開始找工作,但一直不順利,她才知道若想要找到工作,必須自降身價,還得幹年輕人不愛幹的活,但就算她已經把薪水降到6000了,面試完之後還是沒有消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莫莉說,她沒跟親戚朋友說自己失業了,只有老公知道,「家裡老人也幫不上忙,何必讓他們擔心,所以每天我依舊早出晚歸,卡著上班時間出門,第一個進去圖書館,下午5、6點走。」
莫莉提到,自己去圖書館只會帶水跟包包,就在那邊看書,偶爾投履歷,最喜歡看人物傳記,比如杜甫傳、蘇東坡傳,「杜甫一生境遇不佳、流離漂泊,看了之後就覺得自己這點事不算什麼。」
莫莉還說,2008年金融危機時,她也失業過幾個月,常來圖書館,在這裡大家各忙各的,誰也不會關注誰,讓她很有安全感,「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天堂,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圖書館就是我們的避風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36歲的易浩去年7月被裁員,他說,一被裁員之後,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得去一個地方,消費不能高,還要有網路,環境安靜舒適,想來想去就只有圖書館,「平常只要不面試,我基本都待在圖書館。」
易浩提到,自己跟父母住,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工作沒了,讓父母擔心焦慮,所以每天早上都假裝去圖書館上班,「我以為最多只會待一兩個月,沒想到待了五個月。」
易浩認為,圖書館是個好去處,沒人會管別人在幹什麼,這讓他很放鬆自在,可以做自己的事。他也跟幾位同樣失業來圖書館的人聊天,得出了一個觀察總結,「如果一個人很年輕,座位上有書,應該是學生,可能是大學生在考研;如果一個人桌上全是書,很多專業類書籍,可能是在考證;如果有人只帶了電腦,可能是失業了。」
易浩指出,工作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好找了,線上招聘平台一些適合的崗位,公司活躍度基本上已經是在半年前了,「前期,我投遞了至少幾十份履歷,但只拿到兩三家企業的面試機會,而且大部分都在線上。」
易浩說,五個月來他總共面試了大概10家企業,直到去年11月才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醫療企業做產品經理,「對於未來,我沒有很明確的計劃,但要開源節流,不能不顧後果去消費。」
31歲的唐婷表示,她大學畢業在深圳一家國際貿易公司入職,剛開始做傳統外貿,後來做跨境電商,換了4份工作,前兩份是自己主動尋求新機會,後面兩份遭遇降薪裁員。
唐婷說,上大學時,她經常去圖書館,養成了習慣,失業之後,待在家裡太苦悶,心理壓力很大,把圖書館當作臨時過渡的庇護所,「這裡環境好,有免費水電,舒適的桌椅,還有網路,學習氛圍好,總的來說,經濟實惠。」
唐婷在圖書館待了好幾個月後,在家人的介紹下進入了一間國企工作,但沒有編制,薪水只有3千元,跟她之前1.2萬元的薪水完全不能比,唯一的優點只有工作強度不大。
唐婷現在一邊準備考公務員,一邊物色工資更高的新工作,下班之後還是會去圖書館,看考公務員的書,看到晚上10點才回家,「圖書館有一個男生全職備考了好幾個月,最近沒看到他了,估計是休息或者『上岸』了。」
唐婷說,她最近有點厭學,持續復習的時間久了,感覺疲憊,「去年沒考上,我累了,休息了一段時間;今年準備新的考試,又開始復習,還得繼續考,考完一個接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游『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