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吃的水餃也是一種「完美食物」 包餃子三習慣易使「營養流失」

▲包水餃。(圖/CFP)

▲大陸北方人在農曆春節期間一定要吃水餃。(圖/CFP,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北方人過年期間免不了要吃著熱騰騰的水餃,團聚包餃子也是許多人在春節期間重要的回憶。除文化意象外,從膳食結構組成的營養角度來看,餃子內有肉、蔬菜,外面還包裹著麵皮,可以滿足多樣化的食物需求,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完美食物」,不過,一般人在包餃子時的習慣卻容易使「營養流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普中國》報導,包裹在外面的餃子皮有利於保留蔬菜中維生素C、礦物質鉀和肉蛋中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營養素。以水或者水汽為傳熱介質的食物,可以使食品中的澱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於人體吸收。

不過,在包餃子時的三種習慣操作,卻成為「營養流失」的主要原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用白菜、蘿蔔等水分較多的蔬菜做餃子餡時,為防止餃子煮破,大家會習慣把蔬菜裡的水分擠乾再調餡,但這樣的做法往往會使蔬菜內的營養隨水份流失。另一種方式是先將菜切成小塊後,用食用油拌一下,再放進去鹽等佐料,這樣便可「鎖住」菜的水份和營養。

二.水餃不僅要吃得美味,「賣相」也要出色,因此,部分民眾喜歡把餃子煮得「胖胖」的,在破掉前撈出來,如此,端上桌的餃子十分討喜,肥碩飽滿的形狀也更加可口誘人。不過,「胖餃子」或為熟了一段時間後的餃子,蒸煮時間過長容易使營養流失,因此,以食材的種類和大小區分,保持較短的時間蒸煮,才能盡量避免營養物質的流失。

三.北方人吃水餃講究餃子餡裡加入許多油,包括花生油、香油、豬油等,讓水餃「吃起來更香」,卻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擔。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食物中脂肪供熱比不宜超過30%,但80%的東北水餃內脂肪供熱比超過30%,在此基礎上再加入過多的油,會讓人體內的營養失去平衡,還會對人身體健康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