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袁茵/台北報導
1歲男童凱凱(化名)2023年9月透過兒福聯盟轉介,交由劉姓保母姊妹照顧,儘管社工3個月來進行3次訪視,但都沒察覺到異樣,最終凱凱慘遭凌虐,同年12月送醫不治,引發全民公憤。由於凱凱死於台北萬芳醫院,且劉姓姐妹為台北市登記保母,面對此案,台北市長蔣萬安提出3點改善方法,並希望中央擔任主責單位,與地方建立「共訪機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蔣萬安13日參訪台北家扶中心中正服務處,會後接受媒體訪問。蔣萬安表示,最近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保母虐嬰案,讓他感到非常痛心、難過,也非常不捨,凱凱只是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一歲男孩,遭受虐待沒辦法反抗、求助,「這是多麼巨大的痛苦?身為3個孩子的父親,無法想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心裡會有多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蔣萬安提及,自己昨天也公開呼籲,在面對凱凱這件事情,沒有人是局外人,每一個人都應該抱持著「寧可管太多,不要管太少」這樣的心態。凱凱是在出養之前受保母托育,家庭狀況比較特殊,政府就應該負起全面的責任,當這類孩子的靠山,所以不管從中央到地方,從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到寄養家庭的功能,到社工共訪的機制,有很多層面都可以來做。
蔣萬安也點出3個改善措施,第一是幼兒專責醫師的制度,其實中央已有這樣的制度,所以希望能發揮功能,目標是希望國家可以照顧0到3歲的孩子,不要發生類似事情,但是目前了解涵蓋率不到5成,很多高風險的兒少並沒有納入,包括已經出生的幼兒是不是有被納入,以及有沒有具體執行相關的成效,這都是現在非常實際的現況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蔣萬安指出,所以也即刻請社會局相關單位來聯繫中央,希望中央能夠將系統性的資料給予地方政府,才能夠即刻的來落實制度推動,這個部分大家要一起努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蔣萬安說,第二個是增設「共訪機制」,凱凱是新北市出養的孩子,由中央委託兒福聯盟,兒福聯盟找到保母,而保母則在台北市執業,希望未來能夠有一個「共訪機制」,例如這一次若有彼此相互通報的機制,讓更多人能夠注意到問題,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蔣萬安建議,包括委託、受託、保母轄管,建立一個「共訪機制」,希望中央可以一起來做,而在「共訪機制」建立之前,已經要求社會局即刻提高訪視的頻率,對於出養孩子在中繼受保母托育,提高每個月至少訪視一次;另對於全日托育,就是一整天都在保母家全日托育的情形,每年也至少是6次;至於外界關心保母領證、考核、評鑑,以及家長推薦這樣的機制,也請社會局即刻來規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蔣萬安稱,第三點是「寄養家庭的功能」,今日看見幾位寄養家庭媽媽現身說法、分享經驗,他很感動,所以未來對於這些家庭狀況比較特殊,也就是沒有依靠或是家庭失去功能,沒有辦法即刻回到原生家庭等的孩子,當保母成為一個出收養之前的中繼以外,寄養家庭是不是也是一個選項?很希望跟中央一起來研議,來看是不是能夠讓寄養家庭發揮功能。
蔣萬安說,台北市已經修法提高了對於寄養家庭的獎勵金,希望能夠增加量能,有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能夠發揮相關的功能,「這些都是我們即刻提出來很多的做法,也希望能夠守護每一個孩子。」
針對三方「共訪機制」需要有主責單位,否則反而變成多頭馬車?蔣萬安回應,希望中央能夠來統籌協調,建立一個「共訪機制」,地方政府都非常願意來加入此機制,「我們在第一線執行的過程,認為這樣的一個相互彼此通報,『共訪機制』應可以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的機率。」
至於要增加訪視頻率,但保母過去完全沒紀錄,要如何發現該名保母有問題?蔣萬安表示,提高訪視的頻率只是方法之一,所以在很多層面都必須要來精進,包括保母認證、領證、後續的考核、評鑑,以及家長的推薦,整套機制從源頭開始,到後來特別對於高風險兒少,也就是家境特殊、背景複雜,或者是無依靠、沒辦法馬上回歸到原生家庭的孩子,用共訪機制,而機制建立前,也提高訪視的頻率等做法,希望全面來補足目前社會安全網可能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