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全怪吃生食!3歲童高燒狂瀉「拉出血絲」 竟是摸貓狗吞病菌

▲▼猴硐車站,猴硐貓村,猴硐貓街。(圖/記者許宥孺攝)

▲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疾病,觸摸動物後應洗手再進食。(圖/記者許宥孺攝)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沙門氏桿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病菌,也是人畜共通疾病。高雄一名3歲男童日前腸絞痛,腹瀉狂拉便出血絲,家長緊急帶寶貝兒子就醫,高燒住院5天,糞便檢驗培養為沙門氏菌感染。經了解男童的生活習慣,疑他在進食前有摸貓狗,未洗手因而吃進病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氣炎熱,食物保存、煮食不當易導致細菌叢生,阮綜合醫院近日收治2起兒童因腹痛、腹瀉掛急診病例。一名2歲半蔡小弟發燒腹痛,腹瀉黑泥一天便十幾次,拉到虛脫無力掛門診就醫,住院後的發炎指數仍高達100多,糞便培養確定沙門氏菌,以抗生素與益生菌治療,經過一週順利康復。

另一名3歲男童則因高燒腹痛,腹瀉便有血絲,住院初期仍在每次腹瀉前腸絞痛,高燒超過攝氏40度,糞便培養檢驗確為沙門氏菌感染,經抗生素及點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第5天後才完全退燒、糞便正常,痊癒出院。

▲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楊岱璟。(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治病麗的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楊岱璟表示,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疾病,尤其在35℃~37℃氣溫下,容易在生水,生蛋,奶製品及沒煮熟的魚肉類中大量繁殖。傳染途徑是接觸或糞口傳染,最可能的是上完廁所、接觸貓狗家禽家畜後,沒洗手或沒擦乾淨,手上的沙門氏菌透過吃食飲品,或接觸造成自己或他人感染,是容易病從口入的疾病。

「5歲以下幼童與體弱老人是高危險群。」楊岱璟指出,感染沙門氏菌初期症狀噁心嘔吐、腹痛下痢像急性腸胃炎,接著會呈現持續高燒不退,腹絞痛瀉泥便,糞便呈現墨綠色或帶有黏液、血絲,嚴重者往往脫水,免疫力較弱者可能引發腸穿孔,菌血症導致腹膜炎、腦膜炎等。

▲沙門氏菌感染者會出現腹瀉、噁心等症狀 。(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岱璟強調,預防感染沙門氏菌,務必在如廁後、換尿布或觸摸動物後,以及進食前、烹調食材時,確實清潔並擦乾雙手,以避免吃進病菌或擴散傳染給家人。再則,沙門氏菌在60℃加熱20分鐘或煮沸5分鐘才會被殺滅,因此盡量不吃生蛋、破蛋,不喝過期牛奶或乳製品(冰淇淋、沙拉),不要生熟食混吃,食用煮熟食物,喝煮沸開水,少吃冰品冷飲等可降低感染風險。

楊岱璟提醒,一旦有腸胃炎症狀,例如嘔吐、腹瀉、發燒等病徵即盡速就醫治療,由於沙門氏菌的傳染期與患者的糞便排菌日期相關,這時候的傳染力最高,協助照顧者也應該避免處理家人的飲食,以防止病菌傳播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