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任內,推動多項改革,儘管兩岸依舊冷凍,區域緊張情勢攀升,但台灣也逐漸走向國際被世界看見。《ETtoday新聞雲》推出系列報導,盤整過去8年的10大事件,跟讀者回顧並解析對後續的政治影響,同時一起向小英時代告別。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來國人的集體記憶,防疫新生活、戴口罩量體溫、三級警戒、打疫苗等,相信絕對難以忘懷。蔡英文政府在這場百年大疫的抗戰中,只打了半場的好球,上半場透過強力手段阻絕境外移入感染,讓台灣在全球疫情快速爆發的期間得以維持正常生活,堪稱防疫模範生。但進入下半場後,疫情突然升溫,2021年5月台灣進入三級警戒,但在疫苗、快篩劑的採購上,卻飽受外界質疑批評,連帶讓蔡政府在2022九合一選舉重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底自大陸開始蔓延、2020年全球「多點齊發」進入流行期,病毒已勢不可擋,亞洲、歐洲、美洲悉數淪陷。接著到了2021年1月底,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短短2年累積破1億人、死亡人數超過215萬人,且數字仍在持續攀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年1月11日總統大選落幕,隨之登場的便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20年1月20日宣布第三級開設,接下來中國大陸武漢在1月23日宣布封城,實施全境隔離,這個突如其來的舉措,震驚全球,而台灣1月28日也出現首例本土確診個案,為境外移入造成的家庭群聚感染。
台灣在世界各國陸續淪陷的2020年,藉著強力的邊境管制將疫情阻絕於境外,入境者及確診者接觸者「14+7」天強制居家檢疫、隔離措施陸續登場,確實有效防堵破口。也讓台灣在這段時間驚奇的以戴口罩、量體溫、簡訊實聯制等,一系列簡單的「防疫新生活運動」措施,就能持續維持正常生活,儼然是全球防疫資優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在過程中也非一路順利。武漢撤僑包機首班返台掀起不少關注,未入台灣國籍的陸配子女「小明」無法順利返台被迫滯留中國,引起人道爭議;另外,還發生海軍敦睦艦隊群聚事件等。而祭出重手的「14+7」居檢以及旅行社的「禁團令」,也嚴重衝擊旅遊市場急凍成「慘」業。
但防治措施終究趕不上狡詐病毒的變異。2021年,桃園醫院、華航機師與諾富特飯店先後發生群聚感染,直接搗破了嚴守一年多的邊境防線;台北市萬華還發生嚴重的茶藝館感染事件,病毒悄無聲息入侵社區,本土疫情多點爆發。指揮中心不得已祭出進一步管制措施,5月19日起防疫警戒在10天內三級跳,升至第3級警戒。自此,台灣進入長達73天的3級警戒管制狀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年,防疫工作進入第3年,台灣也終於來到「萬例年間」,單日一度逼近10萬例;確診人數激增之下,核酸檢驗PCR之亂接踵而來。而這年台灣的防疫策略巨變,從清零走向共存;加上疫苗接種的覆蓋率提高,防疫管制也不再如過去嚴格,後續更近一步在10月時邊境解封、重啟國門。
回顧新冠肺炎的防疫歷程,政府可以說是只打了半場的好球;進入下半場後,疫苗之亂衝擊政府威信,過去仰賴強力手段壓制感染擴散的方式逐漸被侵蝕,進入需要透過疫苗協防的時刻,才發現台灣的疫苗竟然「一劑難求」。
防疫如同作戰,而疫苗便是人民與病毒對抗的利器,但是當人民瘋搶疫苗不可得時,社會陷入驚懼不安中,起先是仰賴國際友人的大量捐贈,後來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慈濟三方出面購買BNT疫苗,雖然過程一波三折,最後還是圓病解決,才得以滿足國人的施打需求。而國產自製的高端疫苗,沒有完成三期實驗,在安全性上造成民眾疑慮,後來也衍生出外界對政府採購高端合約內容的質疑,而政府對高端合約保密封存30年,也成為後來2022年九合一選戰攻防焦點。
也因為防疫下半場的混亂狀態,讓民進黨在2022年的地方選舉備極艱辛。執政者本就難以避免會有許多包袱,但這次選舉期間,過往辛苦打拼、帶領國人共同防疫的經歷,無法有效轉換成選舉紅利,反而成為破口讓在野黨找到攻擊的著力點。
特別是出馬參選台北市長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更成為眾矢之的,昔日在螢光幕前說明最新防疫狀況、穩定國人情緒、破除謠言的正面形象,在在野黨的攻訐下蕩然無存。最終,民進黨在2022年選舉以大敗收場,執政縣市退守南部4縣市 的濁水溪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