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藍營立委提出健保法修正案,希望保障健保點值1點1元,已經進入朝野協商。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11)日受訪表示,他贊同保障點值,建議可以急重難罕疾病科別優先,例如從「住院」開始保障點值。健保署長石崇良贊同此方向,他坦言健保總額檢討勢在必行,但一定要符合三大原則,並且透過政策把資源引導到正確的地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明賢出席院慶活動受訪表示,如果長久健保點值不夠,對醫療影響大,醫院甚至醫療生態都會改變,是否一定是1點保障1元,這值得討論,但背後反映的就是多年來政府在健康投資不足,如果因為制度不良,讓正派經營醫院無法經營下去,這會動搖國本。
以他個人而言,沒有一定要1點1元,但是保障點值是一定的,建議可以從急重難罕科別開始,這一塊很少有醫療浪費問題,可以先從住院開始,一般民眾不會沒有病就跑去住院,可以先從某些來保障點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出席台灣健康經濟學會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舉辦的「健保永續、健康台灣」研討會,被問到健保點值,他贊同吳明賢的看法,石崇良表示,若要談保障點值,就要注意投入資源是否往正確方向,所以不應該是齊頭式的作法。
石崇良認為,大家不願意做的科別就應該要優先保障點值,比如說市場在萎縮但有需求的小兒科、新生兒科;至於急重症、癌症等病人也屬於這類範圍,如果點值都一樣,反而達不到提升急重症目的。而吳明賢所提到的住院也符合,人員付出心力多、屬於剛性需求、財務可控管、也應該透過此機制去提升照護品質。
石崇良表示,後續要看修法是否能達到這個方向,如果不能就還要做一些調整,如果無條件保障點值,會比較令人擔心。
石崇良在活動中致詞表示,健保最大挑戰就是人口變化,因為健保財務支撐是來自於受薪階級的一般保費,在快速高齡化、醫療需求增加,但工作人口卻減少的情況下,健保財務一定會支撐不下去,也要考量對下一代年輕人的公平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少人提到台灣的醫療支出占比應該提升,石崇良表示,各國的醫療支出大多維持穩定成長,但唯獨只有韓國,透過行政決定讓醫療支出占比快速上升,理論上這樣的投入醫師應該要很開心,但是為何還是出現醫師走上街頭的事件?是因為資源分配出了問題,高的醫療支出分配到自費、醫美、城鄉差距給吃掉,這是問題之所在;也因此如果要增加經費,投入後要放在哪裡、改變什麼,這才是要關注的。
「總額的改變檢討是必要的」石崇良也提出三大原則應該依循,第一個是要讓所有的醫護人員能夠得到適當的回饋,第二個,要讓財務醫療支出、受到控制,不能讓它失控。第三則是投入之後的品質、價值是不是相符,是否能維持。
石崇良指出,醫院健保點值下降是來自申報點數上升,而上升貢獻最大來自於門診,其中慢性病患有檢討的空間,因此接下來會推動家醫計畫整合,參考在花蓮秀林試辦的「論人計酬」,以往可能是病人看診次數多可以較高收入,這種作法反而是把病患照顧好、就醫次數減少時,可以有較高的收入。
石崇良透露,會先選定慢性病中的「糖尿病」作為論人計酬試辦對象,因為這是疾病負荷最重的單一疾病,也和心臟病、腦中風等疾病相關連。規劃讓病人依照風險等級分流照護,用AI去分析大數據診斷碼,低風險者應該去診所,如果去大醫院看病給付較低,從模型建置、明年總額預算討論,應該是明年會推出,今年先做前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