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種台灣小米種原入北極全球種子庫 中大:維繫全球多樣性

▲▼台灣研究團隊將於5月底前進北極,將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圖/中央大學提供)

▲台灣研究團隊將於5月底前進北極,將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圖/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小米為台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推動下,台灣研究團隊預計5月底前進北極,將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中大今(22日)指出,這不僅是台灣科學與外交上的成就,彰顯台灣對全球種子多樣性貢獻,也是國際合作與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今天舉行「推動台灣珍貴小米種子入庫北極」記者會。中大指出,5月29日將在挪威斯瓦爾巴將舉辦「台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入庫典禮,包括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農業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研究員陳述、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倪春發與台灣原住民代表等人將親自參與。

▲「台東縣海端鄉崁頂部落古謠班」今天演出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祈求此次任務圓滿順利。(圖/中央大學提供)

台灣代表團將參加歡迎儀式和演講,除強調全球農業遺產的保護,以及國際合作的精神,也彰顯台灣對全球種子多樣性貢獻。而台灣除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也推動極地科學和農業永續性。除今年入庫任務外,未來也將分批入庫,總計達400多種小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大說明,小米是台灣各地原住民族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作物。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小米在糧食安全、營養和永續農業上佔有重要角色。小米的種原保存與復種,攸關台灣飲食文化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這次計畫搜集、整理和處理台灣小米品系種子,在確保其具備發芽活性後,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

中大進一步表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有「末日種子庫」之稱,為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2008年建立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截至2024年為止,透過全球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捐贈,已收藏450萬種植物種子樣本,展現國際社會保護全球農作物多樣性的共同努力。

全球種子庫位於北極圈內、有人類長住的最北邊據點,鄰近中央大學北極研究站僅兩公里。中大指出,利用地下坑道作為儲存庫,以永久凍土的自然低溫提供天然冷凍條件,同時配備現代化冷凍設備,能承受規模6.2地震與核子武器攻擊,以確保各種情況下,種子都能安全地保存在低溫環境,並維持發芽的活性。

▲小米的種原保存與復種,攸關台灣飲食文化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此次任務將把台灣小米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圖/中央大學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