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劇團租教堂辦「生前告別式」!演員曝:心願是演到死在台上

▲▼綠光劇團舉辦生前告別式,為新劇《當妳轉身之後》宣傳。(圖/記者林育綾攝)

▲綠光劇團舉辦生前告別式,為新劇《當妳轉身之後》宣傳。(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綠光劇團今(23日)租下教堂,舉辦一場生前告別式,為新劇《當妳轉身之後》宣傳,全體為劇中角色道謝、道別、祝福。此劇暌違8年再度重演,由吳念真改編,多位原班人馬回歸,演員及導演也透露對死亡的看法,其中羅北安更說曾經心願是「想在舞台上死去」,王琄則說,不想決定自己怎麼死,「來什麼就是什麼」,還能呼吸就好好活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光《當妳轉身之後》在9月初開賣5天就完售,如今加開台北第二周的場次,11月29日至12月8日在台北城市舞台、12月21日至22日在高雄衛武營,搶票倒數中,可至Opentix兩廳院售票系統查詢。

《當妳轉身之後》是一場在戲劇一開始,女主角就告訴觀眾「自己會死」的劇。描述一名50歲的文學教授(王琄飾演)突然罹患卵巢癌,住院接受治療期間,不但漸漸失去教授光環,還得面對主治醫師竟是過去學生的窘境。在問診、內診的過程中,專業而冰冷的例行公事,令她感覺尷尬與不適,所幸在溫柔的護理師、恩師陪伴之下,開啟對人生和自我不同的反思與對話,逐漸走向生命旅途的盡頭。

▲綠光劇團《當妳轉身之後》由吳念真改編、吳定謙導演,劇中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圖/綠光劇團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導演吳定謙提到,面對死亡是一件很公平的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戲中探討生死與人際連結的深度,觸動許多人的心,也讓吳定謙對生命態度有了新的理解。

而編劇吳念真分享,記得改編的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好像不是「劇情」,而是「人生餘程,你將如何面對?」但另一個角度好像更值得思考:在他們的人生餘程,你又將如何面對?於是這齣戲後來就像是一種「交待」。

演員方面,原班人馬王琄、譚艾珍、羅北安、曾少宗、張靜之,都時隔8年回歸合作。被問及對死亡的看法、希望怎麼死時,羅北安透露,因為當演員很充實,能體驗各式各樣的斜槓人生,原本心願是一直演到死,如果死在舞台上就好了,但後來想想不太對,如果死在演出過程中,對後面戲劇的進行、對劇組和其他演員來說都會造成麻煩,笑說,「那死在謝幕好了」。

飾演女主角姚教授的王琄表示,自己不太會去想「怎麼死」,「來什麼就是什麼,不用自己做決定也是一種幸福」。但如果可以,希望能夠安靜、寧靜地跟家人在一起,告別式也不要過度喧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妳轉身之後》透過文學、醫學、哲學三方反思生命存在的價值。(圖/記者林育綾攝)

《當妳轉身之後》原著來自美國劇作家Margaret Edson的作品《W;t》,該劇於1999年獲得普立茲獎等多項大獎,還曾在2001年翻拍成電視電影《心靈病房》。劇中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透過吳念真改編,台詞更貼近生活。

8年後重新演出,透過文學、醫學、哲學三方反思生命存在的價值,呼應原文劇名《W;t》機智、睿智的意思,期許觀眾能夠幽默睿智地面對生命一程。

王琄當年傳神的揣摩出癌末病患化療時的各種不適反應,治療時的恐懼、徬徨、淡定、起伏等心理狀態,並隨時抽離,以第二人稱與現場觀眾閒話家常,緊湊且精彩的情緒轉換,以及一戲到底無中斷的流暢演出,獲得高度滿堂彩。今日記者會上,她自曝重新再看劇本,台詞竟然很陌生,「懷疑當時自己是怎麼做到!」

王琄表示,這個文本相當有重量,甚至會感到負擔而創傷,只好把創傷先打包。8年後,她自認更勇敢也更接近死亡,但還是會持續鍛鍊身體,重訓、跳舞、超慢跑,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她認為,人生必然會遇到一些節點,但是在還能呼吸時,就好好的活著。

▲綠光劇團《當妳轉身之後》由吳念真改編,兒子吳定謙(左)導演,劇中探討死亡、醫德倫理、生命價值等議題。(圖/綠光劇團提供)

演出護理師的張靜之,在女教授的最後一程中扮演溫暖的陌生陪伴;曾少宗則詮釋那位讓女教授感到難堪跟尷尬的學生,身為主治醫生之一的他,在情與理之間挖掘生命。另外兩位資深硬底子演員譚艾珍、羅北安,則分別飾演女教授的大學老師及主治醫生,在內斂踏實的安定感以及醫學權威的疏離感,兩者的對待之下,女主角王琄將一戲到底,演「活」倒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