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物日」登場!十三行博物館以文蛤工藝 喚醒生態保育意識

▲▼  「臺灣史前動物特展」讓觀眾近距離觀察臺灣原生保育動物的獨特特徵,激發保護意識。           。(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 「臺灣史前動物特展」讓觀眾近距離觀察臺灣原生保育動物的獨特特徵,激發保護意識。(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戴上容/新北報導

為了迎接10月4日「世界動物日」,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震撼推出「臺灣史前動物特展」,展出120件珍貴展品,帶領參觀者穿越時光隧道,深入探索臺灣數萬年來的生態變遷。館方表示,這次活動特別亮點是「史前工藝師-貝殼項鍊」DIY活動,讓大眾以文蛤殼製作史前風尚飾品,喚醒保護生態的緊迫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臺灣史前動物特展」分為四大主題,展示包括珍稀動物化石、漁獵工具及具有文化象徵的動物圖騰工藝品,生動呈現動物在人類歷史中的關鍵角色。尤其是梅花鹿、石虎和麝香貓等瀕危物種標本,吸引無數目光,這些臺灣生態的珍貴成員,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蹟,也是見證環境變遷的活生生證據。

其中,梅花鹿曾是臺灣原住民的狩獵與交易資源,但因過度捕獵一度絕跡。經過多年努力,現今鹿群數量已經回升至兩千隻以上。石虎則因棲息地減少及道路事故等威脅,成為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展覽透過貼近真實的展示設計,帶領參觀者認識臺灣本土動物的獨特之美,並喚起保護珍稀物種的強烈意識。

為響應世界動物日,博物館推出的「史前工藝師-貝殼項鍊」DIY活動,讓參加者親手以文蛤殼打造獨特飾品,重現史前人類使用海洋資源的工藝智慧。活動中,專業講師會親自指導,講解貝類在史前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讓參加者在製作過程中感受與自然的連結,進一步體驗史前工藝的魅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十三行博物館館長羅珮瑄指出,特展與活動旨在讓大眾重新審視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希望大家能藉此反思保護自然生態的責任,並積極投入臺灣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行動。展覽將持續至114年1月5日,DIY活動則於每週六、日進行,詳細資訊可參考十三行博物館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