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雖然「飢餓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需要進食」的訊號,不過減重醫師楊智雯指出,其實有很多飢餓感是來自於我們大腦創造的騙局,也就是「假性飢餓」害我們過度進食。楊智雯分享,1名46歲工程師雖然沒有糖尿病,但是體重、血壓過高、甚至一度中風,偏偏一天要吃到6餐。追究其原因,正是高壓力生活導致的假性飢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減重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其實我們每天感受到的飢餓感中,有許多來自於大腦創造的騙局,即「假性飢餓」,常見原因包括血糖波動、腸胃激素分泌、情緒壓力或社交情境等,會讓人不自覺進食更多。研究指出,血糖在「用餐後急速下降」時,大腦會啟動飢餓訊號,即便此時身體並不需要食物。
楊智雯分享,曾遇過一位46歲工程師患者,身高169公分、體重95公斤,血壓長期200mmHg以上,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輕微中風。當他開始擔心健康,積極減重,但減重過程頻頻卡關。
她詢問男子日常飲食後得知,男子三餐正常吃,但一天差不多要吃5、6餐,正餐雖有吃飽,但飢餓感很快來襲,因此會吃點心或消夜,患者原本擔心吃多與糖尿病有關,因家族有糖尿病史,他個人體重也過重。但經檢測發現,她空腹血糖數值、當天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都正常,沒有糖尿病。
楊智雯評估,血糖波動的2大因素來自「飲食」與「壓力」。每次進食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因此經常上沖下洗好幾回。加上現代人多為高壓工作型態,若未調節壓力,讓大腦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大腦就會釋放假餓訊號,使人吃進更多的食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這種狀況,楊智雯建議這位工程師用以下3招來對抗「假性飢餓」:
一、喝一杯水等待:感覺飢餓時,先喝一杯水並等待約10至15分鐘,因為缺水可能會被誤解為飢餓。
二、多吃高纖維食物:選擇高纖食物如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以延長飽足感,避免身體過快地發出飢餓訊號。高纖食物也能穩定血糖波動,進一步減少假性飢餓發生。
三、調整作息與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引起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Leptin)的分泌,容易讓人感到飢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同時也建議民眾可以用以上三招去釐清自己感受到的飢餓感,是否是真正的飢餓,不要再讓大腦釋放飢餓的假訊號,學會正確飲食觀念,睡眠一定要夠,並試著為生活減壓,才能讓身心平衡,越來越健康。
延伸閱讀
▸ 控制狂婆婆催媳婦工作還房貸 媳怒:房子不是我的
▸ 男團選秀藝人爆「性侵少女」 現況曝光!餐廳打工月收2萬
▸ 每月付8千讓女友矯正牙齒…分手被逼負責到底 她喊:新男友不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