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為響應社區營造邁入30年、呈現台南社造歷年累積的社區設計的社群活力,於2024台灣設計展期間,以「宿321」為主題、「社區設計」為核心,試著將321巷藝術聚落想像成一個社區,邀請您的參與,深度感受台南各地社區夥伴的創生情境,在4間日式老屋用4種入住的體驗模式,帶你探索台南社區的精彩故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參與台南市北區公所社造的民德國中師生團隊,基於在地的聯結性由宋咏玲老師規劃,趙克中校長率隊協同輔導主任、及四位美術教師一同響應,帶領美術班學生來訪「宿321」,並且特別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可以透過學習單的提問以及線索,去觀察並分析一個展覽如何被設計以及呈現,也鼓勵同學們勇於分享回饋。
策展團隊帶著美術班同學們,分享本次展覽的規劃細節,如在儀式感設計上,便思考將4個展間打造成入住體驗,所以在第一展間「接待大廳」,可以讓民眾選取入住的社區房卡,隨著房卡的圖樣以及Hashtag引導,找到你配對到的社區,也可以在各個展間找到不同的集章,蓋在房卡上作為紀念,也期待有機會可以帶著這張房卡,真實的前往台南山海平原各社區走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學帶著入住房卡走進展間,發現許多台南社區與策展團隊在展覽間的巧思。位於中西區的「銀同社區」與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師生,將聲音及互動裝置嵌入古早味便當鐵盒中,創造生動的觀展體驗;沿海的「股份魚鄉」團隊與國小生一起用紙黏土製作一桌沿海料理,透過孩子的視角看見童趣的地方樣貌。民德國中同學更發現,策展團隊將榻榻米架高成為展示檯面的巧思,以及房卡機制勾起了小時候家庭旅遊時,父母親在櫃檯辦理入住的回憶,觀展中透過實境體驗可以自己辦理check in,並選擇想去旅行的地方,都是很有趣的展覽體驗設計。
而在空間設計中,為了呈現昔日住居的風貌,同時能夠疊合當代社區的現況,靈活運用押入、榻榻米、拉門、儲物櫃等空間元素,以輕巧又富有幾何結構性的木作,搭建起一座座的展示架、桌腳、立登等等,結構交界或端點的圓形元件,除了增加視覺樂趣外,也像是社區成員之間的交疊握合,使扁平的單線構成了立體的社區面貌,社區的設計未必性感,但重在為每個在意自己家園的人,提供更開放的詮釋空間。期待大家把握展期在展覽中,看見社區從不同風土生長而成的樣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