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台大與中研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太平島進行綠蠵龜產卵行為進行調查,發現全球暖化導致孵化卵窩的沙灘溫度不斷上升,預期將導致孵化稚龜全部為雌性,再次反映過去已發現氣候變遷對綠蠵龜族群性別比例失衡的深遠影響。學者建議,在孵化決定性別關鍵期應適時提供額外降溫措施,將成為保育海龜的有效策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球暖化不僅對人類造成衝擊,也對生物棲地與種族繁衍帶來負面影響。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柯佳吟與劉璁翰博士後研究員、大氣系教授林博雄,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陳昭倫組成研究團隊,在海委會、國科會等單位協助下,研究人員在國境之南的南沙太平島,連續密集進行全球關注物種綠蠵龜產卵行為觀察及沙灘棲地調查。
研究團隊透過綠蠵龜卵窩環境,從母龜產卵到稚龜孵化進行連續監測,詳細記錄海龜孵化過程的環境變化。結果顯示,比較低、中、高三種日照曝曬環境下的卵窩,受樹林長期遮蔭的低日照曝曬組卵窩溫度最低,稚龜畸形率也最低,表明有遮蔭的棲地條件對綠蠵龜後代的孵育最為有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研究團隊發現,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沙灘溫度不斷上升,即便在有樹蔭的低日照組,卵窩的平均溫度仍會達到30.38°C的高溫,尤其在決定性別的關鍵期,更曾被記錄到高達31.53°C高溫,預期這樣高溫將導致孵化的稚龜幾乎全部為雌性,也再次反映過去已發現,氣候變遷對於綠蠵龜族群性別比例失衡造成深遠影響。
研究團隊同時比較過去20年間世界各地主要海龜產卵棲地的數據,發現沙灘與卵窩溫度皆呈現上升趨勢。研究團隊認為,在當前氣候暖化背景下,若僅沿用以往提供自然或人為遮蔭保育策略,對於減緩海龜族群雌性化的效果可能極為有限。而在決定性別的關鍵期,適時提供額外降溫措施,或將成為應對氣候變遷下海龜保育的另一有效策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表示,研究團隊也藉由連續記錄,成功預測綠蠵龜卵窩孵化成功與失敗的可能狀況,研究成功獲得熱帶地區綠蠵龜產卵現況的重要資料,為未來海岸與海洋生態保育提供關鍵的科學依據,並已發表在國際重要生物保育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生物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