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代「學生每周用手機31小時」 學者提4建議:重視創意思維

▲▼ 手機App,臉書,Facebook,Facebook Messenger,IG,YouTube,Google,Snapchat,WhatsApp。(示意圖/CFP)

▲調查發現國小3年級至大學4年級學生每周使用手機31.27小時。(示意圖/CFP)

文/中央社

人工智慧(AI)科技演進日新月異,產官學界今天在立法院一場記者會上關注如何提升青少兒美感素養與數位韌性。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黃葳威提出「AI世代 We Do Care」建議,呼籲重視創意思維、情意教育、數位韌性、生態視角等4大面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大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白絲帶關懷協會、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國會辦公室,今天在立法院共同舉辦「AI世代 We Do Care」記者會。包括森崴能源、富威電力、中嘉集團雙北系統台,以及文化部、數位發展部均有代表受邀到場分享看法。

政大數位傳播文化行動實驗室執行長、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在記者會上發布「AI世代台灣青少兒美感素養與數位韌性報告」,調查針對39所國小、32所國中、20所高中、19所大學,共計110所大學、高國中小學在學學生,發出9000份問卷,回收8465份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8成以上國小3年級至大學4年級在學學生有自己的手機,其中9成4以上是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與生活緊密相連。整體而言,國小3年級至大學4年級受訪學生,每周使用手機時間達31.27小時,上網30.4小時,收看電視11.28小時,運動僅10.53小時。上網主要是看影片、聽音樂、玩遊戲、查詢資料、使用社群網站等。

調查也發現,學生對於資訊安全規範、個資傳遞與假訊息傳遞均有所警覺,但對於未必操之在己的網路資訊或網友身分分辨知能,仍有提升空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葳威提出「AI世代 We Do Care」建議,包括「創意思維」,操練設計思維,善用AI科技協作。「情意教育」,提升情緒成長,發展對自己、他人、環境的覺察,還有信念與價值。「數位韌性」,培養資訊品味與分辨知能,應用行動實踐。「生態視角」,拓展生態視角的多元觀點,遠離單一偏頗的侷限。

邱志偉呼籲,產官學界成立合作平台,關注學生上網安全等議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說,黃葳威提出的「AI世代 We Do Care」建議很重要。

森崴能源總經理、富威電力董事長胡惠森說,AI是抵擋不住的全球浪潮,台灣年輕學子如何面臨與因應,他建議要有判斷力、責任感、獨立性、尊重人。中嘉集團雙北系統台總經理徐雪玲指出,如何在各個世代提升思辨能力很重要。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長魏秋宜表示,閱讀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還有閱讀活動的推廣,特別是台灣原創優質內容,文化部對此非常重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