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爆癢狂抓流湯水 皮膚「苔癬化」慘變大象皮

▲異位性皮膚炎。(圖/記者游瓊華攝)

▲異位性皮膚炎若不好好治療,皮疹會越來越粗厚,導致出現苔蘚化或癢疹及大面積的傷口合併細菌感染。(圖/亞大附醫提供)

記者游瓊華/台中報導

就讀高三的小妍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由於長期摳抓發癢的手腳及頸部皮膚,導致出現苔蘚化及大面積傷口,讓她上學時總是欠缺自信心,醫師嘗試傳統治療方式無效後,建議改用口服小分子藥物,果然大幅減輕搔癢感,但也提醒務必維持抗癢三招,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沈冠宇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主要特徵就是癢及乾燥,一旦患者搔抓,就會出現發紅、脫屑、流湯流水症狀,隨著病情繼續進展,皮疹會越來越粗厚,導致出現苔蘚化或癢疹及大面積的傷口合併細菌感染。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沈冠宇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主要特徵就是癢及乾燥(圖/亞大附醫提供)

沈冠宇指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外,「小妍」常因外觀異樣被同儕排擠,一度抗拒上學。沈冠宇強調,當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口服類固醇是最重要的武器,但隨著發炎逐漸抑制,會漸漸減低劑量並在數周內停掉口服類固醇的使用。

等到進入亞急性期後,就會評估改用「免疫抑制劑」銜接治療流程,以「小妍」為例,服用「口服小分子藥物」兩天,症狀明顯改善許多,也讓小妍更專心準備考試,不再容易分心,但因口服藥恐影響血球及肝腎指數,有引起肺結核、B型或C型肝炎惡化的風險,務必每3個月抽血檢驗追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