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緯平/採訪報導
2024年11月雲林台西五條港,東北季風刮得讓人站不住腳。2020年曾帶領雲林沿岸漁民和風機業者抗爭的船長李平順,與工人在船上加裝冬季要試用的浮面網,他肅穆地說:「以前冬天出海是加減賺,現在是一定要做,這些新的網具、技術都要再嘗試。」因為離岸風機蓋在漁場上,4年過去,風場蓋好了,一艘船平均年收入也從原本的200萬左右,降到20萬,使得原本的捕漁方式被迫改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濁水溪以南,雲林沿岸的五條港、三條崙、箔子寮、台子村皆為討海構成的聚落,一艘膠筏、舢舨就是一個家族企業,更是養活一口人家的經濟來源,這樣的家計型漁民在雲林沿岸占絕大多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海,只要肯付出就有回報」這是22歲船二代李凱文的信念,他一身黝黑的皮膚是漁民專屬印記,稚氣未完全褪去的臉龐帶著凜然表情。與李凱文有同樣想法,願意回鄉討海的年輕人在台子村不乏少數,33歲的船長許秦源在大學畢業後回台子村成為獨當一面的船長,當漁民眼中的「家門口」在2020年開始被插上離岸風機後,漁村生活逐漸變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4年底,允能風場完成安裝,80座風機矗立在82平方公里的海域。這塊區域被視為雲林漁民世代傳承的傳統魚場,李平順指出由於該海域較淺,產生海浪攪動帶出海底的營養鹽和微生物,進而吸引魚群聚集。但也因為該區域水域較淺且離岸近,風電公司評估是一塊開發成本最低的海域。
「先前壓根沒想過海上會出現風機!」李凱文苦笑道,過去抓到只剩一桶魚會想是「魚季可能要結束了,準備休息」,現在變成「有一桶魚就很不錯了」。漁獲減少,讓3年前因嚮往討海自由又有錢賺,而跑到雲林當漁民的宋岳鋒也怯步,決定在2024年7月離職轉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平順直言,往年只要照季節穩穩抓魚,在不扣除網具、人事、油料成本的情況下,一艘船的年漁獲至少要200萬,但2024年因為風機公司密集作業,李平順的漁獲量僅剩下1/10,相當於一艘船只剩20萬的收入。
然而,雲林沿岸漁民原本僅預期風機導致漁獲變少,沒想到還發生「預料之外的影響」,如漁民航行安全受到威脅,以及港內淤沙增多讓進出港的時間受到壓迫。總總因素讓漁民的生計被剝奪,政府卻無實際的轉型輔導機制,究竟漁民的下一步該往哪走,未來充滿未知數。
看完整專題報導:
抗爭1500天過後 風機下的漁人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