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中報導
東海大學著名地標「路思義教堂」今年歡度50週年慶,又逢東海大學58週年校 慶,從十月底起將展開1整個月的慶祝活動。系列活動的首場,由高齡93歲的周聯華牧師(東海第三、五、七任董事長)揭開序幕,講述「路思義家族與教堂的故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0月16日,夜幕低垂的傍晚7點,路思義教堂的燈光,吸引人走入其中,聆聽一個遠從十九世紀開始的故事。周聯華一個小時娓娓道來他對路思義家族的認識,從第一代亨利路思義先生(Henry W. Luce,即教堂紀念的對象)來中國擔任宣教士開始。
路思義先生是耶魯大學畢業,帶著對中國人的愛來到異鄉,並且參與了齊魯大學、燕京大學的籌設工作,為了募款幫助中國高等教育,這位燕京大學副校長,遠從美國來到中國的宣教士,竟然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美國各地奔走,燕京大學校園中還設立了一做「思義亭」紀念他對燕京大學的貢獻。
1950年之後,當中國大陸的處境,已經無法再持續推展基督教高等教育時,那十三所赫赫有名的大學,便聯合了資金投入台灣東海大學的籌設。路思義先生早已於1941珍珠港事變當天離開了世界,但他身為時代雜誌創辦人的兒子路思義二世(Henry R. Luce),則捐資興建了這所大學中的教堂,興建的過程多有困難,但最終在1963年完工。
周聯華特別提到,建堂感恩禮拜之後,當天晚上他陪同路思義先生的孫子(路思義三世)搭乘小飛機在教堂上空盤旋數周,觀看燈光下的路思義教堂。此外,周牧師也提到教堂完工後,貝聿銘先生來到台灣,最關心的便是教堂的音響效果如何,但顯然不太令人滿意。
可是,這無損於路思義教堂所象徵「東西此相逢」的創校理念,與學校中基督信仰精深的紮根。作為一所基督教大學,路思義先生的兒子路思義二世捐資興建的教堂,已經見證了祂的不凡與深度,並且為所有東海人的生命,注入了有待開花結果的活水泉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周聯華也回憶了五十年來,許多東海大學成長蛻變的軌跡,並與在場多位老中青師生互動,而周牧師最大的期待,則是The Luce Chapel is not only to be seen, but to be heard. 也才是教堂在學校中,最適切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