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日前開會研擬新增955個物種列入禁止飼養與輸入的動物種類,包含狐獴、浣熊、鱷龜等,引發爭議,儘管農業部強調沒有預定實施時間表,仍引發部分動物團體和飼主不滿,今(11)日在立法院旁青島東路集結抗議,要求動保司重新評估禁養政策,確保公平與科學依據,若因禁令造成大量棄養,或產業轉向地下化,反而衝擊動物福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保司日前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會議,研擬新增955個物種列入禁止飼養與輸入的動物種類,引發動保團體、飼主和網紅不滿,組成寵物權益捍衛聯盟,今號召超過300名飼主上街抗議,現場高喊「飼養自由,特寵無罪」,並遞交陳情書給立委助理和動保司長江文全。
寵物權益捍衛聯盟指出,動保司研擬新增955個物種列入禁止飼養與輸入的動物種類,部分物種於民間持有基數已十分龐大,若因禁令而造成大量棄養,或產業因此轉而地下化,反而造成動物福利負面影響,並造成大量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違法,在政府配套專業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動物監管將變得更難以控制。
飼主YUKI表示,自己養了六、七年的緬甸蟒,一度被列入農業部禁止的955個物種名單內,讓她相當恐慌,「有沒有危險性,不是官員說了算」,而且一旦被禁止飼養,未來就只能飼養目前的緬甸蟒,無法再有新成員,剝奪飼養自由,希望政府在合理管制下,也能重視飼主心聲。
寵物權益聯盟動物專家柯心平指出,全台特寵飼主至少有上萬人,雖然人數比不上犬貓,但不能因為人少,政府就大小眼,應該比照犬貓標準討論禁止飼養與安樂死,此外,政府在拋出禁止名單前,應先做好分級分類管理,而且禁止名單標準訂定應該更嚴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保司長江文全在現場一片「司長下台」聲中上台喊話,強調目前禁止飼養名單與分類方式都還在討論階段,尚未定案,就算未來以依據合理科學證據提出禁養黑名單,既有飼主權益也不會受到影響,也不會進行安樂死,並指出網路傳出的禁止名單並不完全正確,像是鸚鵡就沒有在禁止之列。
江文全表示,農業部認為市面部分寵物飼養會衍生生態、飼養的公共安全或人畜共通疾病帶來影響,因而提出分級管理制度,現在提出的黑名單,是針對有劇毒、大型具有攻擊性等高風險物種採取較強的管制措施,經過專家綜合評估,目前提出的955個物種中,有7成在2023年因貿易法相關規定已禁止輸入,只有3成物種會討論禁止輸入與飼養,清單會做滾動調整,但目前尚在討論階段,周三將召開協調會聽取各界意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寵物權益捍衛聯盟提出五大訴求,包括禁養名單基本未經充分論證,應有必要的科學證據與法律支持;全面禁養並非根本解決方案,反而衍生寵物逃逸、棄養與不當對待問題;重視民意,避免政策偏見;合理推動飼養規範,而非一味禁養;重視社會溝通,避免政策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