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胃痛但檢查又沒事!中醫師提醒恐是自律神經失調作祟 教4招紓緩

▲▼胃痛,中醫師,泰昌堂。(圖/取自免費圖庫photoAC)

▲常胃痛但檢查又沒事!(圖/取自免費圖庫photoAC)

記者楊智雯/綜合報導

明明胃痛得厲害,卻做了各種檢查都正常,痛起來還伴隨焦慮、心悸和失眠,尤其壓力一大就更明顯,到底是怎麼回事?泰昌堂天母院湯家誠醫師提到,胃痛是現代很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有些人經常胃痛得厲害,做了胃鏡檢查卻都沒有發現問題,尤其在壓力大或情緒波動時,症狀更為明顯,這類的胃痛可能並非單純是腸胃本身的問題,而是與「自律神經失調」密切相關,腸胃系統分布著大量的自律神經調節腸胃蠕動,也有人說腸胃是人的第二大腦,會跟情緒與精神反應互相影響,而自律神經的紊亂不僅影響胃的正常功能,還可能伴隨焦慮、心悸、失眠等不適症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胃痛有哪些原因?腸胃本身的發炎及潰瘍會造成疼痛,常常會受到食物或胃酸刺激誘發,常見的症狀有上腹部灼熱感,隱隱作痛,進食後或空腹時症狀加重,這類型的疼痛需要去注意是否有幽門桿菌的感染,或是是否有同時使用其他西藥會加重腸胃發炎的情形。

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胃痛,則經常是與本身蠕動調節的功能失調相關,不一定會伴隨發炎等器質性的病變,常常受到情緒和壓力影響,症狀的波動也會比較大,像是疼痛位置和症狀表現不固定,可能伴隨噁心、脹氣、心悸、失眠,類似腸躁症、腹瀉、吃不胖、吃不下、腹部肌肉緊繃等。

如果有經常反覆的胃痛時,泰昌堂天母院湯家誠醫師說,首先還是建議尋找適合的醫師去做診斷,可以排除其他器官造成上腹痛的可能,有需要時也可以透過胃鏡做進一步的檢查。

而中醫的四診則可以透過望聞問切觀察,以及腹診扣診的按壓,去診斷胃痛的可能病因,針對不同的體質進行中醫藥調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湯家誠醫師說,在中醫的診斷裡,這類型胃痛的成因往往與情治、陰陽、氣血失調相關,我們稱之為肝氣鬱結。肝的功能是調節身體氣血的升降及疏瀉,當受到壓力或情緒的影響,升降疏瀉的機能失衡,最後則導致脾胃功能失調。

湯家誠醫師說,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胃痛看似麻煩,但只要調整作息、改善情志、配合中醫辨證調理,相信能日漸恢復穩定與健康!

舒緩胃痛,調整生活方式是關鍵:

1. 放鬆心情,調節情志:此類型胃痛,首要學會調適壓力,可透過腹式呼吸、冥想等方式,保持穩定的情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推薦食物:溫熱且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南瓜、山藥。避免食物:過冷、過辣、過甜的食物,避免刺激胃黏膜。

3. 配合中醫調理:定期諮詢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針灸或中藥調理,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4. 避免過度依賴胃藥:此類型的胃痛,太常使用胃藥可能削弱胃部防禦機制,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並從根本調整生活習慣。

▲泰昌堂天母院湯家誠醫師。(圖/泰昌堂天母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