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無利可圖的正義使者!律師高考錄取人數一年比一年多,但案件卻沒有跟著成長,目前取得律師執照的1萬3千多人中,竟有高達近4成的律師未執業,僧多粥少競爭激烈,新進律師若無背景、人脈,連想要進事務所實習取得執業資格都很困難,未來新人可能每月反要付事務所5千至1萬元「學費」,付錢求取一個「做白工」的機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律師執照錄取率低,考上就等於拿到金飯碗,物以稀為貴的律師坐收厚利,服務品質令人詬病,為了打破此寡頭獨占現象,降低一般民眾訴訟費用,考選部近年來逐步提高律師高考錄取名額,導致市場逐漸出現飽和現象,沒案可接的「流浪律師」滿街跑。
「現在很多律師的薪水比一般上班族還少!」一名在北部執業的林姓律師指出,剛出道的律師沒人脈,只能「依案」計費接些煙毒、殺人犯的案子討生活,下班後還要爆肝應酬,「簡直就是司法業務員!」一個月拼死拼活賺個幾萬塊,換算下來時薪還不如去牛排館打工。
反觀資深的律師,不用出門「案子主動來找人」,計費多是「按時」以萬元計費,開庭、開會乃至閱卷都要收錢,一個案子打下來就賺進百萬。但台灣就這麼大,案子就這麼多,「每次開庭都是那些老面孔」,各大財團、金控都有專屬的律師群,外人根本擠不上邊。
為了進入這道窄門,不少新人都想至大型事務所實習,但現在都會區的事務所,多不提供無經驗的律師實習名額。根據規定,考上執照後,必須參加1個月的律師研習、5個月的事務所實習,才能取得執業資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研議,未來事務所不但不用給實習者薪水,甚至還可以反過來向這批新人收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法界人士認為,律師高考錄取名額應比照醫師資格,由特定主管機關控管人數和招考名額,但考選部官員指出,對比歐美先進國家,動輒7、8成的錄取率,台灣近兩年10%錄取率並不算太高,重點還是在如何消弭教學與實務落差,提升學生能力面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
獨立開業多年的連姓律師建議在學學生,不要把能力局限在訴訟領域,應試著培養第二專長,如金融、科技、財稅等相關知識,深入鑽研喜愛的法律領域,千萬不要樣樣通、樣樣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