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綱掀議 陸媒:台獨人士慣性鬥爭手法

▲高中課綱微調,歷史課本改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示意圖/日治時期「莎韻之鐘」/網友阿修伯提供)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教育部近日針對高中國文科和社會科課綱進行「微調」引發去台化爭議,陸媒一篇評論指出,自李登輝時代開始,台灣的教學課綱就成了統獨鬥爭的工具,馬英九當局如今的「撥亂反正」引來台獨人士激烈攻擊,正是他們的慣性思維與手法而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台灣網》報導,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研究員蔡斌評論指出,教科書何時能回歸到「傳道授業解惑」的原始目的,政治人物何時不再將其視為宣揚意識形態的武器,是台灣媒體的呼籲,也是台灣主流民意的期待。

論戰:「矮化」還是「高化」?

據媒體報導,台灣現行課綱分為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四大主題。1月17日,台灣教育部門召開公聽會,提出擬將台灣高中課本中所有提及「中國」的部分,一律改成「中國大陸」,最快可能適用於今年8月出版的高一教材。

台灣課綱委員、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稱,此次微調有三個主要方向: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並且全面檢視課綱中用語是否符合「兩岸關係條例」。例如在歷史及地理科提及「中國」兩字,實際上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中國大陸」,因此均改稱為「中國大陸」;原來把「中國」和「台灣」並稱為兩個國家,這次微調成了「中國大陸」和「台灣」,從而將「兩國化」變成了「兩區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微調課綱立即引來綠營強烈質疑是在「去台灣化」。除了李登輝批評「這是不愛台灣」,民進黨立委鄭麗君稱,這次微調課綱包括將「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並將原先沒有的「鄭氏政權覆亡的經過」寫入課綱,目的是凸顯「台灣在鄭氏時期也為中國統治」;同時在當代台灣部分,也新增「光復」及「政府遷台」等用詞矮化台灣主體,目的是讓大中國、大一統史觀重新復辟。前台灣「國史館」館長張炎憲稱,「教育部」更改課綱只是要迎合馬英九「終極統一」及「一國兩區」的想法,高中歷史、地理和公民與社會課程課綱擬假借課綱微調之名「去台灣化」。

面對質疑,負責歷史課綱調整的台大教授王曉波直言「這些無知的民進黨人,根本沒辦法跟他講話」,因為歷來的史家都是稱呼「明鄭」,原來陳水扁時期的「95課綱」用的也是「明鄭」;而且,微調課綱只是「要恢復中華民國憲法原則」,「憲法增修條文前言裏就講,增修條文是在國家統一前實施的,當然是終極統一」,而且「憲法」裡規定「一國兩區」,並沒有説「一邊一國」。

至於綠營指責微調課綱是「去台灣化」,王曉波強調「我們正好不是」,而是增加台灣化,譬如增加了台灣人參加中國革命的內容,從興中會、同盟會到中共二萬五千里長征,同時增加了台灣人參加抗戰的部分,「我們是站在台灣人主體的立場上講話」。

輿論:政治人物別再把課綱當武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2年6月,馬當局通過「民眾意見書」及加入新的教科書審定委員的方式,著手對高中歷史課本微調,當時便引發了「獨派」人士的高聲反對,原因無外乎微調課綱體現了「一個中國」立場,對陳水扁時期在教育領域「去中國化」的行為進行了撥亂反正。但反對聲無法掩蓋的真相是:馬英九當局規劃調整教科書中誤謬觀點的作法,符合歷史事實和台灣地區的政治地位,符合當前台灣地區的現行規定,也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期待。

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為了推動「台獨」理念,教科書力行「去中國」,獨尊「台灣史觀」。台灣的學生了解台灣史理所應當,但讓教科書「去中國」改採「台獨」史觀,連「中華民國」從1911到1945年在大陸的歷史都消失無蹤,根本就是不尊重歷史!尤其是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任用杜正勝為「教育部長」,杜以其「同心圓」史觀為標準,編寫新的歷史教科書,先講台灣史、再講中國史、世界史,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就此被割裂開來。

不僅如此,在涉及到兩岸歷史關係的問題上,民進黨也都大肆反對。猶記去年,台灣歷史教科書拒絕「日據」選擇「日治」的做法在島內引發很多不滿,民進黨趁此機會大肆鼓吹使用「日治」合理性,反中媚日的嘴臉表現得淋漓盡致。

再以這次微調課綱來説,將「鄭氏統治」改稱「明鄭統治」,一字之差引發「獨派」暴跳如雷,因為將當時治理台灣的鄭成功與明朝聯繫起來,正説明瞭台灣和大陸同為一個國家的史實,這無法不令他們害怕。

課綱增添「台灣光復」、「政府遷台」這些用語,本就是歷史事實:佔領台灣的日本政府1945年向中國政府投降,此後台灣回歸祖國,後又因中國內戰,國民黨政府遷台。把這些真實存在的史實呈現在教科書裏,為何被「獨派」指為「洗腦」?原因還是這些史實證明了台灣和大陸一脈相承的關係。

至於課綱把「中國」改稱「中國大陸」,更是「本該如此」,過去民進黨執政為了遂行「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把原來正確的大陸稱呼強行改為「中國」,現在只是改錯歸正而已。

民進黨從去年開始又是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又是開了9場華山會議討論兩岸政策,熱熱鬧鬧了大半年,最終得出的仍是一個「台獨」唱主角的「對中政策紀要」,已然令台灣主流民意大失所望。

如今,在教學課綱這個意識形態領域,綠營又使出「顛倒是非、倒打一耙」的老梗,強硬堅持「主張台獨就是愛台灣,主張統一就是出賣台灣」之類毫無理性的邏輯,但這樣就能改變「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了嗎?

《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法律文件鐵證如山,即便是在台灣地區的現行法律規定中,也以「國家統一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等用語表明瞭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台獨」分子怎能永遠對這些視而不見呢?

歷史就是歷史,不容改變。無論什麼黨執政、什麼人領導台灣,最起碼都應該做到尊重歷史。如果因為政治目的而別有用心、悖離史實誤導年輕人,給青年一代造成「國族」認同、文化認同、歷史認同的混亂,將無異於歷史罪人!

期待:何時讓教材回歸原始目的

教科書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形成與影響之巨,眾所週知。將「中國」改為「中國大陸」,雖只有兩字之差,卻還原了歷史和現實。有台灣媒體呼籲:希望政治人物不要再把課綱當作武器和工具,來宣揚自己的意識形態,而是應當將課綱回歸到傳播知識、載明真相、教育學子的原始目的。

台灣競爭力論壇2013年進行過4次「國族認同」調查,均顯示超過一半的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超過8成認同自己屬於中華民族。這充分證明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去中國化」的扭曲歷史行為是不得人心的,也充分證明馬當局為教科書撥亂反正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值得肯定。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甲午年。這不能不令人想到整整兩個甲子前的那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的清政府被迫割讓台灣給日本,令台灣人民淪入殖民統治達50年;其間,台灣人民抗日鬥爭未曾間斷,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

這一段歷史曾因民進黨執政而在台灣的教科書中被抹煞,現在是到了讓一代又一代的台灣青少年清清楚楚了解的時候了。台灣當局對教科書的「小動作」已經延續了10多年,在萬千孩子們的白紙上塗抹了扭曲錯誤的概念。

對於教科書的撥亂時不我待,此次微調還只是在台灣教科書問題上「去台獨化」的第一步,台灣教科書乃至整個文化教育領域中的「台獨」流毒還有很多。

試想,如果台灣每一次政黨輪替就要修改一次教科書,讓不同世代接受不同的史觀,台灣的政治紛擾何時才能結束?台灣社會能不亂嗎?難道「台獨」人士口中的「愛台灣」,就是這樣愛的嗎?

所以,讓教科書恢復它本該有的功能吧!期待台灣相關部門以更大的魄力、更堅決的態度清除教科書中的「台獨毒素」,還原歷史真相,還給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一個清晰、正確的「國族」認同、歷史認同、文化認同,從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