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記者陳相宇、俞子堯、陳怡芸/台北報導
許多人知道,花生沒存放好,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汙染。其實包括白米、豆製品,只要是放在潮濕悶熱的環境,都可能被黃麴毒素汙染,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的遺孀、護理師譚敦慈教大家怎麼避免吃到被汙染的食物,她透露林杰樑醫師生前都不吃經過發酵的食物,例如豆腐乳或沾魚露等醬料,因為很可能會造成肝腎負擔。
發黴的水果,你以為切掉就可以繼續吃?小心正在把黃麴毒素吃下肚。譚敦慈說,「表皮發黴,其實它整個裡面都有了,最好是都不要吃了。」挖掉長黴的地方,看似還可以吃的水果,其實暗藏黃麴毒素危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譚敦慈指出,「因為黃麴毒素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溫度超過攝氏28度,濕度超過85%,這個時候非常容易長黃麴毒素。」
鹹鹹軟軟的豆腐乳,不少人愛拿它來配稀飯,另外泰越料理總愛沾的魚露,鹹鹹辣辣很對味,但就怕開了封沒妥善保存,沒盡早吃完,被黴菌汙染,產生黃麴毒素。譚敦慈說,「買回來的豆腐乳,不要放在室溫下,還是盡量放在冰箱,因為黃麴毒素在12度C以下是不會生長。」
潮濕高溫的環境,最適合黃麴菌生長,除了花生之外,玉米、豆類、穀類,只要受潮沒妥善保存,也都容易產生黃麴毒素。
譚敦慈說,「這些紅豆綠豆,你要煮湯的時候,你可能喜歡泡一下,建議放在冰箱裡面泡,不要放在室溫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長期吃到被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會傷肝,根據研究,甚至會增加肝癌發生機會。譚敦慈說,「如果你真的喜歡吃這些臭豆腐,吃這些豆腐乳,經過長黴程序的醃漬物,你只要加一盤燙青菜,可以有效減低它的毒素。」只要是綠色青菜,多吃都能減少黃麴毒素對身體傷害,重要的是,不管有沒有開封過,都要妥善保存,別讓食物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