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人民幣將成為國際流通貨幣?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22日提出,只要達成3大目標,包括人民幣指數提升、人民幣完全可以兌換、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10年就可以基本體現國際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思危上午參加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以「中國新經濟周期未來十年的挑戰與展望」為題目演講。他強調:「中國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的,不過從貨幣角度來講,中國人民大學調查指數顯示,美元是53%、歐元是25%,人民幣僅有0.87%,如此看來還是差得很遠。」
成思危表示,人民幣若想國際化,必須要有3個指標,包括人民幣指數要達到15%、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成思危強調,人民幣的國際化,並不是中國說了算,必須要國際公認。
成思危也提出改革的3個措施:「一、匯率制度要實現波動匯率制度,現在34個發達經濟體,有32個是波動匯率制;二、資本項目下實現可兌換,就是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三、對資本項目流動減少節制,資本限額、增稅、審批都要減少。」他指出,美國對資本流動的限制,比中國來得嚴苛,人民幣想國際化,要對資本流動限制更少。
成思危小檔案:1935年生,曾任第九、十屆中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其父為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1948年舉家遷往香港,而他留在中國。1966年文革開始,他被打成「官僚資產階級」下放當鍋爐工,直到1972年其妹成露茜到北京見周恩來總理,才終於被摘掉這頂「高帽」。後來受到家族鼓勵,到美國學財經,更把風險投資的概念帶回中國,成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