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文忠
(出山:台語,民間習俗,出殯之日稱為出山)
兩週來幾則新聞淹沒了其他東西,佔中、九合一的口水、食油再爆...這些負面訊息依然占據了社會所有焦點,這些焦點我已直接跳過,多數哀莫大於心死,產生不了「關注」的熱情,事實上,我只注意著夾在其中,只一天,便再沒討論過的「白鯨之死」。
是的,多數人可能不太在意屏東海生館死了多少白鯨,事不干己,媒體也知道沒有怨氣可以「動員」,根本不會追蹤,但買了10頭進來,死了7頭,你就必須在意。來到台灣的白鯨都短命,存活率之低,令人咋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鯨是溫血的哺乳動物,也是高階的生命體,抵抗力本就比其他非哺乳類的水族類強,好比說,每年只要寒流,就會聽聞某區的魚塭又死了多少,白鯨最大可以長到4~5米,這麼大的物種,又是食物鍊頂端動物,按理說,要養死,其實真不容易,除非一開始就是「打入死牢」。
海生館以「教育」及「研究」之名引進白鯨,試問,我們為什麼要研究保育類的白鯨?是因為台灣周圍需要「復育」白鯨?要研究鯨豚類,台灣周遭海域多的是海豚,這裡從來不是白鯨的地盤。如果真是教育與研究,那麼教牠噴水、跳舞、頂球、刷牙這些雜耍又是要幹甚麼?於是我們越來越明白,牠們肩負『吸睛』與『吸金』的功能,一個碩大的海生館要維持,如果白鯨跳跳舞,人群就會排隊等著進場,經費的支援就會滾滾而來,這目的,世界各地都一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才是白鯨來到台灣的真正目的。研究?!幌子。
可愛動物向來入園的目的是「行銷」,為了找活招牌,每個動物園都需要明星,這無可厚非,但這也要符合其最起碼的生存條件,海洋水生動物的環境控制難度極高,要比陸生動物來的更複雜,雖然我不是研究人員,但就以一個基本的邏輯來推論,白鯨是極地冰洋的哺乳類,活在0度以下水溫的冰封世界,來到熱帶的屏東,水土會服才真見鬼!大家想想,一個來自北歐國家終日與白雪為伍的人,把他丟在沒有冷氣房的台北夏天,你認為他能活幾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指出,白鯨有高度的「故鄉」情結,因此會有迴游到初生地的特性,潛水的本事可以達到800米的深處,所以一個極高的水壓環境,對其身體機能一定有重要的意義,但哪個地方的海生館可以蓋個可以放進101大樓深度的大水池給牠?
白鯨和其他鯨豚有許多不同,沒有背鰭,圓潤飽滿的額頭寬闊可變形的嘴,讓牠看起來更像人,更因為智商高,所以學得會「雜耍」,生物學家錄下了牠們的聲音,你會驚訝他們的語言真像人語,其實「雜耍」,不外乎就是讓牠們做些像『人』的傻動作,可以把人逗樂,所以有極高的吸引力。
白鯨智商極高,約等於人類的8~9歲孩兒,不若低階的魚類,眼中只有「是不是食物?」,訓練員都知道他們怕生,就像狗兒一樣,懂得生疏與熟悉,那是『情份』感,自然就會懂得「哀傷」,如此推論下去,請問,那牠會不會「思鄉」?換個角度想,動物也因為智商高,就會有情緒的心理反應,懂得「玩樂」就會懂得「痛苦」,這個問題就比其他物種問題來的大多了。
白鯨Blue生活的「珊瑚王國館」,是海生館以BOT的方式委由海景公司經營,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4條的規定,海景公司是無法將保育類的白鯨引入的,換言之,這是海生館以研究之名向主管機關申請而來,教會牠們那些可愛動作、遊戲,美其名是為了幫助牠們『運動』,整個case更給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了對人們進行生態教育,試問,現在那個生態教育在網路上、Youtube上看不到?一定要把牠們請回家來教?無怪乎保育團體稱海生館引進白鯨,是「以教育之名,行馬戲之實」,其來有自。
保育動物進入人類的世界中,究竟是保護牠還是「玩」牠,人們心理有數。他們越可愛,我們就越愛不釋手,尤其孩童更是受不了這種極度的可愛誘惑,但正因牠的龐大與牠的可愛,智商高到能與人互動,造就了不斷的死劫。人總認為自己是女媧可以補天,給牠「總統套房」、「帝王禮遇」與一流的醫療系統,那不過是在牢房的馬桶上加蓋而已,沒本事的事就別強求。
把動物請進動物園或海生館之類的地方,因為人類大肆的破壞環境,需要自小對孩童進行教育無奈的辦法,但必須有所取捨。熱帶,永遠比寒帶傳染病多,原因不必多解釋。台灣任何的海生館,都不必飼養寒帶的水中動物,真要介紹全世界,大型的投影劇場即可補足這樣的缺憾,我們對海洋世界的了解,還不如我們對太空科學的了解,運用陸地熟知的動物學理論,就想看穿那個生態系?
據推測「Blue」因亞急性敗血症而死,實則因人的商業行為而亡,截至目前為止,解剖報告尚未出爐,其實我們並不需要牠的真正死因,對牠的死有所領悟才是真文明,越愛牠們越要捨得下牠們,只想提醒海生館,不要再拿研究當幌子,牠們不需要來台灣扮演可愛動物,提供人們娛樂休閒,不再進口,就不會有雜耍,更不會有死亡,這才能讓Blue的靈魂安息。
白鯨之所以被列為保育動物,背後是地球環境因人造孽後的巨變,台灣「白鯨之死」的媒體報導量,正代表著台灣人民對「地球村」全面環境議題的理解與關注的真正程度,但人們關心議題的『區塊』都在哪?不客氣的說,以台灣當量化的sample來看,只要有「洪仲丘之死」的十分之一這地球就有救了,其實我悲觀的看法,台灣恐怕百分之一都不到,人們對全球暖化迫在眉睫的毀滅性,已如溫水煮青蛙,基督教傳教時總說:「末日近了」,看來所言不虛。
● 作者葉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個人部落格上https://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目前為《ETtoday新聞雲》固定合作名家,更多葉文忠的精彩好文請見《ETtoday新聞雲‧名家專區》,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