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新竹國軍醫院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曹健民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漂亮媽咪陳怡萱
人性化生產的源起
人性化生產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代,認為醫療化生產會改變孕婦的身心狀態,讓她在非自然的情況下,無法將生產的本能充分發揮,也忽視上天賦予女人的生產能力;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也在2000年舉行人性化生產的國際會議,邀請26個國家共同參與,會中說明人性化生產的意義在於,以產婦為中心,尊重並讓她了解即將發生在她身上的行為與行為背後的科學根據,使產婦可參與自己的生產過程,而非一味由醫生主控。而美國也積極推動母嬰親善生產,並比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正常自然生產照護作業規範(Care in Normal Birth,1996)提出相同建議,包括不施行常規性剃毛、灌腸與禁食、降低會陰切開比例外,還推行下列準則:
1. 分娩自行啟動:在安全的情況下,等待胎兒做好子宮外存活的準備,向媽媽的身體發出信號而開啟產程,而非由採取催產的方式干擾進程。
2. 待產過程自由移動:不強迫平躺待產,而是以產婦舒服的姿勢或鼓勵走動、借助生產球等方式,來緩減疼痛與幫助胎兒下降至骨盆。
3. 持續的待產支持:透過家人或另一半持續、一對一的陪伴支持,能緩和待產時的焦躁情緒,並促進正向生產經驗的發生。
4. 無例行性常規醫療措施:透過溝通,在無明顯需醫療行為介入的情況下,產婦可選擇是否接受常規醫療措施的介入。
5. 不用仰臥姿勢生產:曹健民醫師指出,生產過程中,有時以上半身直立的方式用力,會讓產婦覺得較為輕鬆,媽媽可與醫生商量,選擇自己認為較舒服的生產姿勢與用力方式。
6. 產後母嬰不分離且不限制母乳哺餵機會:新生兒出生後即抱至媽媽胸前吸吮乳頭,可安撫寶寶初次離開媽媽子宮的不安,也能增進母子間的關係,並讓後續的母乳哺餵更順利開展。
溫柔生產
有別於醫療行為介入較多的醫療化生產,「溫柔生產」,又稱人性化生產或親善生產,意指將生產的權利歸還於產婦,讓產婦能夠自行決定最舒服的方式與最放心的環境,在沒有醫療緊急的狀況下,透過與醫師充分溝通,共同創造產婦愉快的生產經驗。
曹健民醫師認為,提出生產計畫並與醫生達成良好溝通,是溫柔生產的基本前提,因為充分溝通能讓媽媽理解每一個醫療步驟執行的意義與施作的彈性,也能讓醫護人員在安全的範圍內配合媽媽需求,台灣目前已有幾家醫療院所仿效國外的醫療單位,提供生產計畫書讓孕媽咪填寫,內容雖不一定完全相同,也不若國外所提供長達4~5頁的選項,但基本概念都是希望透過瞭解媽媽的需求,給予彼此尊重與溝通的機會,以達成共識,完成媽媽心目中理想的生產方式。
生產計畫書
生產計畫書的擬定,是期望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能讓待產與生產方式儘量符合媽媽理想的生產規劃,而非強迫性的要求某一方照單全收,然而曹健民醫師也指出,既然是計畫總免不了會遇上緊急需變化的情況,因此事前的溝通與對醫護人員信任感的建立就非常重要。
多樣化的選擇
雖然台灣的生產方式在國情上或習慣上無法短時間有大規模的轉變,但台灣婦女對於自主生產的觀念持續進步、選擇性增加,也會促使醫護人員的不斷成長,曹健民醫師表示,溫柔生產不限定於某種方式或生產地點,無論是在醫院或居家生產、水中生產或在產檯上生產,只要採取的方式讓孕媽咪感到舒適放心,都是很好的選擇。
※原文刊載於2014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