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翻譯正如婚姻和政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雙方都得退讓一步。」中山大學外文系榮譽退休教授的余光中,儘管念外文也教外文,翻譯過許多書,但余光中總是不斷提醒母語的重要性。余光中28日受研討會邀請,討論「譯者的養成」,還開玩笑說自己「傾『中』」,不使用英文,而要使用中文來發表。
◄中山大學外文系榮譽退休教授的余光中,是中山大學鎮校之寶。(圖/翻攝自台師大網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代名詞和所有格是西方文法的常態,出現率極高,但是中文文法絕對不可以如此,余光中認為,對中文來講,這是最可怕的東西,最敗詩意,中國古典詩的靈巧自如,一個大原因就是少用代名詞。
余光中比喻,好的翻譯不過是某種程度的「逼近」,不是「等於」,理想的原文和譯文,應該是孿生。「而翻譯正如婚姻和政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雙方都得退讓一步。」
余光中以王維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舉例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用英文文法來說,勢必加上一大堆代名詞,變成「我獨自在異鄉做客,我每逢佳節就會倍加思念我的親人。我遙知我的兄弟登高處,他們遍插茱萸,唯獨少了我一人。」幽默的譬喻讓全場哄堂大笑。
「『他』一來,詩意就敗掉了」余光中說,英文裡面最難對付的虛字,就是where、when一類的關係副詞,其功能是穿針引線,出沒在主句和子句之間。其實這種虛字根本拿不到中文的身分證,根本不必理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學者提問,好的翻譯是否比喻成「連體嬰」?余光中回答說,連體嬰2個都活不好,還是雙胞胎比較好,引發台下熱烈掌聲。演講中,余光中信手拈來都是漂亮的英文和中文,引經據典外更不忘幽默,余光中仍不忘強調中文的重要性,並且補充說,中文還包括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