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眾議院改選二戰後「最冷」 700萬選民人間蒸發

▲安倍晉三成功連任後眉開眼笑接受媒體採訪,但事實上此次投票率為二戰後最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王煒寧/綜合報導 

日本於本月14日的眾議院選舉由現任首相安倍晉三順利連任,且自民與公民黨聯盟在兩次的眾院改選中,持續維持超過三分之二席次的絕對優勢。雖然安倍在選後表示,這次的勝利意味著選民「支持安倍經濟學繼續推展」,但事實上本次改選投票率僅約53%,刷新戰後最低投票率紀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期日前投票制度」行之有年,這項便民政策使人民可在本月3日至13日提前投票,雖然有超過1,300萬人民提早投票,比例達全體選民的13%,但此次的投票率創新低,有將近700萬選民選擇放棄自己的選票。東京大學政治學教授谷口將紀對《日本經濟新聞》表示,「無論是對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選民都沒有積極參與選舉的心情,對選舉抱持消極的態度。」,在野黨無法挽回頹勢、一場被視為「勝負已定,開票只是形式」的選舉,是選民不積極參與這次改選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投票當天日本多處降下大風雪,也是令原本就冷感的選民卻步的原因。

這次選舉最令人訝異的是,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魁海將田萬里意外落馬。雖然民主黨改選後席次增加,但在野黨領導人敗選也意味著,日本政壇「一強多弱」局勢漸漸浮上檯面。除此之外,日本共產黨此次改選拿下了1996年以來最多席數,比選前增加了一倍,反映出經濟不景氣造成社會貧富差距逐漸擴大,日共高喊「社會勞工權益」、「反對企業壟斷」的口號,成功吸引了弱勢群體的支持。

此次改選之後,安倍的任期將延長為6年,自公聯盟席次增加也使得其權力更不可撼動;在野黨很有可能完全失去制衡的力量。低投票率體現出日本人民對於時局的失望;根據《朝日新聞》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半數選民「消極選擇」投票對象,只要比「其他候選人好一點」就可以。

安倍的勝利實為「兩顆爛蘋果下」的選擇。未來「安倍經濟學」若成功,此次改選將被視為是回復日本經濟榮光的轉捩點;但若無法重振經濟,也會被貼上歷史性的失敗標籤。日本選民再給自民黨一次機會,接下來就要看「安倍經濟學」四年後是否能見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