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陝西省富平縣宮里鎮唐代窯址的持續考古發掘,專家們發現該處窯場的窯爐數量達500座,是目前所知唐代規模最大的磚瓦窯場遺址,幷確證聞名遐邇的「唐十八陵」中半數以上在陵園附近配有燒制磚瓦的窯場,從而爲古代中國的陵園規劃和建築史等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據瞭解,陝西省考古研究所1995年首次對這處被稱爲富平桑園的窯址進行考古調查,局部試掘時在一組呈「品」字形的窯爐遺址中出土了鴟吻、獸面磚等唐代建材。到2012年進行詳探時,考古人員發現在唐代定陵南側90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分布有十三組磚瓦窯,總數量估計超過500座。
根據2013年至2014年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計劃,考古專家在六組窯爐遺址區域共布方18個,又發現了保存完整的窯爐、取土與初加工土料的場所、坯泥堆積坑和窯後排水設施,幷瞭解了窯場燒制中的分工情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家發現,除最南端的第五組3座窯爲平面品字形分布外,其餘的窯均呈兩兩相對式、南北方向延續的布列,相對的兩排窯間爲長條形的操作通道,平面像蜈蚣的形狀。勘探顯示,每組窯的長度不等,最長的窯組長達280米,分布窯爐多達78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家認爲,近年來陝西加强了唐代帝陵的考古工作,包括陵墻、下宮、司馬道、石刻、窯址等文物信息日趨豐富。隨著唐定陵南側確證發現大型窯址,聞名遐邇的「唐十八陵」中有十一座都在其附近發現有窯址遺存。雖然其數量不等,但進一步證明修唐陵時就近建設窯場應當是通常模式。(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