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台灣「代議政治」缺失,部分學者、律師與長期投入反服貿運動的社運工作者,在「太陽花運動」之前,便決定籌組政壇第三勢力「公民組合」,後因理念摩擦,分裂為「時代力量」與「社會民主黨」兩股勢力,分以林峯正、范雲為首。
曾婉拒出任「公民組合」理監事的學者黃國昌,日前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時指出,他不會將重點放在「時代力量」與「社民黨」的分歧,關鍵在如何拉下國民黨特定人選,如吳育昇、張慶忠或呂學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表示,公民力量打算自社會部門進入政治場域,早在太陽花運動前就已發生。不管是從苗栗大埔案、反核、反媒體壟斷、洪仲丘事件,排斥特定政黨作為「政治代理人」的立場越來越強烈,尤其在「反媒體壟斷法」落空,以及朝野聯手通過「會計法」覆議案後,更多人開始重新思考,積極進入體制內改革的必要性。
黃國昌強調,他個人支持此發展方向與策略,讓選民不被傳統藍綠綁架,並進一步指出,國會陷入死水的最大戰犯,就是席次過半的國民黨團,如何讓國民黨在國會不過半,並刺激民進黨提出更進步的人才與捍衛核心價值的政策,是第三勢力改革的重要目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國昌說:「我從來不認為真正的焦點在不分區,因為不分區只有34席,以國民黨目前的組織基盤,我覺得仍會取得相當比例席次,單靠分食政黨票幾乎不太可能,重點還是在區域立委」。
他觀察,特定國民黨立委仗勢基本盤藍大於綠,才敢在國會胡作非為,黃國昌直言,典型例子如張慶忠,「為什麼國民黨讓他當內政召委、為什麼他敢做那樣的事情(指30秒通過服貿協議)」,只因他出身中和「鐵藍區」,其他如吳育昇、呂學樟,長期將選民視為「鐵桿投票部隊」,若要根本性改變國民黨的國會多數,必須拉下這些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判斷,包括張慶忠、吳育昇與呂學樟所屬選區,由民進黨推派傳統市議員挑戰「不見得機會比較好」,假使第三勢力有更好人選,黃國昌說:「不管是來自時代力量或社民黨,我相信台灣社會會期待,民進黨有雅量,如同當時台北市選舉一樣,透過在野進步勢力的合作,推派一組人選,這樣才有改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