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來台5困境 王健全、童振源主編投資台灣藍皮書

▲前陸委會副主委、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圖/翻攝童振源臉書)

記者張語羚/台北報導

陸資來台屆滿6年仍未有重大突破,大陸近幾年投資增長速度飛快,去年對外投資金額高達1300億美金,超越外資投資大陸的總額,但陸資來台累積一年不到2億美金,成效不佳有5大因素。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磊共同主編《2015投資台灣藍皮書》,分析陸資來台的政策、經營環境等,希望能讓大陸企業與台商都能有機會回到台灣投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健全、童振源共同出席4日舉行《2015投資台灣藍皮書》新書發表會,童振源認為此書有兩個第一,兩岸第一本針對陸資來台的政策、經營環境分析專書,第一本結合「產官學研」,總計30位菁英聯手,雖說是以學者為主,但也有不少具實務經驗者,另外,每一主題都至少各一位台灣、大陸的專家學者撰寫,希望提供更全面性陸資來台關切的問題與可能面臨的議題。

2009年7月馬政府開放陸資來台,至去年底為止屆滿6年,童振源認為,從初期到現在一直沒有重大突破,一年累計陸資不到2億美元,相較大陸對外投資1300億美元,是小巫見大巫,成效不佳有5大因素,包含兩岸政治衝突與安全、政策變動風險、市場規模、開放幅度不足、配套措施不足五大項。

陸資來台就是社會、能源、經濟、技術的交流,不少陸企擔心落腳台灣後是否能夠保障人身安全;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兩極化,且身為民主社會政黨輪替是常態,現在台灣政府對大陸開放,未來整黨輪替有無可能改變政策?這是陸企的一大隱憂;1992年大陸的市場規模是台灣的2.2倍,但2014年飆升到19.2倍,並持續以每年2個台灣的經濟總量成長,對陸企來說政治風險大但市場規模不大,未必願意跨海來台投資;目前台灣的製造業開放95.2%、服務業50.6%、公共建設51.2%,都超過一半以上,但陸企真正想投資的都沒有開放; 政策的配套促施不完善,具體做法在執行上有困擾,且投資過程繁瑣冗長,陸資來台成效不佳5大因素值得各界關注。

《2015投資台灣藍皮書》邀集各領域專家共同著作,童振源、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所長朱松嶺、東華大學教授高長、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石代維等就兩岸關係的現況與趨勢做分析,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執行顧問譚耀南與稅務顧問李訓鋒探討兩岸租稅協議,研究新興產業的工研院IEK中心副組長賴英崑與研究員曹景翔撰寫投資台灣區位分析,近年台灣政府積極推動新興產業,以期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包含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等,另外,本書也就台灣的政治制度與運作、九合一選舉動盪、社會發展趨勢、開放陸資產業分析、台商回流政策與檢討等有深刻的論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圖/記者張語羚攝)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執行顧問譚耀南(圖/記者張語羚攝)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稅務顧問李訓鋒(圖/記者張語羚攝)

▼工研院IEK中心研究員曹景翔(圖/記者張語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