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23日出爐,建制派及泛民主派都有不少大佬落敗,一些沒有多地區經驗的新面孔反而獲得不錯的成績。對此,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主任馬嶽認為,這與「首投族」渴望改變有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是「佔中」以來首次大型選舉,全香港有369萬名合格選民,共146.7萬人投票,投票率達47%,比上一屆高出5%,也高於2003年44.1%,創歷史新高。431個區議會議席,其中68個是無競爭當選,剩餘867名候選人競逐363個議席。
雖然最後結果顯示,泛民派議席低於建制派,但建制各黨派當選率大都低於上屆,而泛民派成績較上屆理想。至於「佔中」的影響,由於泛民所有黨派都參與「佔中」,因此從當選率來看,「佔中」對泛民選情有正面效果。另外,「傘後組織」有8人當選。
不過,泛民派重量級人物、1999年開始擔任屯門區議員的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這次以數十票之差敗給建制派的何君堯。民主民生協進會立法會議員馮檢基也敗給香港工會聯合會25歲「小花」陳穎欣。而「佔中」表現最激烈的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及社會民主連線,則全軍覆沒。
馬嶽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說,投票率大幅增長,是因為過去2、3年的社會政治爭議,包括雨傘運動等。這屆選民人數較上屆增加約7%,而投票率也額外增加兩成,這兩成人的投票意向,相信是出於政治考慮。
馬嶽還指出,傳統的泛民、建制陣營都各有不少大佬落敗,一些沒有很多地區經驗的新面孔反而獲得不錯的成績,這與「首投族」渴求改變有關,資深候選人包括立法會議員等身份,反而成為一種負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嶽認為,這證明「傘落社區」是可行的;這次選舉結果會加快政黨的新陳代謝,因為大家感覺年紀大的從政者,似乎是時候退下來,以民主黨為例,年輕參選人的戰績較佳,元老級參選人反而輸的比率更高,這對政黨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警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傘兵,馬嶽表示,這次結果無疑是鼓勵,即使當選的比例不算太高,但得票率已經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