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加拿大媒體《漢和防務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題為《閱兵式體現核威懾的變化》的文章,解析大陸導彈的戰力,用二炮就能打天下。由此看來,九三閱兵體現了中國對美日五重核常遏制的意圖,而且具體化。美國勢必會採取對應措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閱兵式上東風-15B、東風-16、東風-21D、東風-26、東風-31A、東風-5B依次亮相,涵蓋600公里至1.2萬公里射程,具體體現了五重戰略威懾、遏制力量的排列。首先看東風-15B短程導彈,一切遏制的起點從此開始,當然是針對台灣、南中國海、東中國海上的紛爭地區,主要是台灣,這種導彈涵蓋了整個台灣海峽與台灣。
首先看外形的變化,必須注意的是東風-15B彈體變得更短,彈頭追加了4個彈翼用於末段的方向、姿態調整。《漢和防務評論》推斷是,東風-15B最終的落點依然是頭體一體的,因此為了提高突防能力,需要縮小導彈整體尺寸;此外,中段的飛行已經不再是拋物線方式,因此在二炮內部文獻中,東風-15B被稱作「戰役戰術導彈」;中段改以巡航導彈方式飛行,2次以上的爬高,改變軌跡,有利於躲避中段攔截;末段以90度垂直落下,依據彈頭部署的差別,安裝像雷達成像之類的末段引導系統,配合中段「北斗」衛星引導,提高精度,再依靠彈頭安裝的4片安定翼實施方向調整。
錐形的彈頭顯示有可能安裝延遲引信,打擊地下目標;相當長的炮筒式彈頭,依靠慣性打擊深度地下目標,穿地厚度有可能達到10公尺到20公尺;因此可以確定東風-15B是為打擊台北戰略指揮目標設計的;當然東風-15B還可以攜帶子母彈、子母燃燒彈、雲爆彈、燃燒空氣彈(Fuel Air Explosive)、石墨彈頭等彈種,打擊機場、發電站、電網目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旦台灣海峽有事,美、日必定介入,這是二炮把戰略威懾、遏制層次提高到第二層的意思,於是東風-16出場了,射程至少1000公里,主要威脅沖繩、九州、四國的美軍基地;彈頭是多種型號的,包括核彈頭、特種彈頭。二炮文獻中,「特種彈頭」的說法經常出現,甚至聲稱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都是核常、特種彈頭兼備的。
東風-16的彈頭也可以看出錐形結構,彈道導彈對沖繩的打擊,首輪攻擊也有可能是對指揮大樓、戰略中心的襲擊,因此需要安裝延遲引信,穿透大樓,這是幾次冷戰後局部戰爭的經驗,美軍的巡航導彈、GPS制導炸彈在首輪攻擊中,尤其是對政府、軍事機關的攻擊,都採用延遲引信,實現穿地;當然東風-16可以攜帶的彈種也應該是多樣的,基本上可能與東風-15相同。
美日、中國之間因為台灣問題的遏制層次,到了這一步,勢必招致美國多個航母戰鬥群的干預,到了這一層次,中美直接較量將難以避免,因此,中國對美第三層次的遏制,是使用新型的東風-21D打擊航母艦隊。這一層次,包括2種打擊方式,第一種是打擊港灣內的航母,主要針對日本橫須賀基地的美軍「雷根」號核動力航母,依照目前二炮彈道導彈的打擊精準,採用中段「北斗」、末段雷達成像技術制導,直接命中港灣靜止狀態的航母是可行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種打擊方式是相當困難的技術,即打擊航行中的航母,首先採用海洋衛星、岸基天波雷達、遠程警戒雷達實施初測,海軍、空軍必須與二炮實施一體化作戰,尤其是探測、指揮系統;其次採用核潛艇、無人機、岸基偵察機、預警機對航行中的美航母艦隊實施精確定位、跟蹤,不斷傳回數據,東風-21D根據這些坐標,實施打擊;這需要中國的各種探測平台前出到接近第一島鏈的海空領域。
彈道導彈的最大有利之處就是末段高速飛行,難以攔截;一旦發展到這一對抗階段,美軍極有可能對中國本土實施常規導彈、巡航導彈攻擊,包括對岸基雷達、潛艇、偵察機實施打擊,此外有可能率先啟動太空戰爭,打擊中國的海洋衛星,這樣東風-21D會變成瞎子。
如此,中國的核、常規遏制層次就將升級到第四層,以東風-26直接攻擊關島等軍事基地。注意東風-26的彈頭整流罩外觀也是錐形的,意味著這一輪的攻擊,依然以常規彈頭為主,主要打擊大型指揮中心,因此彈頭安裝延遲引信。《漢和防務評論》認為東風-26就是中國版的SS-20,射程達到5000公里。因此,按照美國的計算方式,這已經是「新型洲際彈道導彈」。
中美衝突發展到這一步,意味著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面臨蘇聯、俄羅斯之外的,來自第三國的,採用中程彈道導彈攻擊美國本土的威脅。因此美國勢必打擊中國境內的戰略目標,甚至誘發全面核戰爭。
於是來自中國的第五層遏制手段就是東風-5B、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今後還有東風-41。以東風-31A打擊部分美國本土,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西海岸一部分,以東風-5B打擊美國全境;後者的彈頭艙扁平,類似蘇聯的SS-18,部署多彈頭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