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聲/吃一碗魷魚羹 藝術家們找到十三聲的味道


▲鄭宗龍與服裝設計林秉豪(左起)、美術設計何佳興、影像設計王奕盛等多位藝術家一起創作《十三聲》。(圖/劉振祥攝影、雲門2、何佳興個人提供)

文/雲門提供

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最新力作《十三聲》,為兩廳院TIFA藝術節鉅獻,將登上國家戲劇院演出。除了編舞家與舞者,背後的氛圍推手──營造出《十三聲》生猛況味的藝術家群,在與鄭宗龍討論激盪下,不斷嘗試,打破自己的創作格局,聯手打造出這齣極富台灣美學的現代舞。


 

「我那天在吃那碗魷魚羹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說,這或許是宗龍他想要追求的一個味道。」──影像設計王奕盛

國內外獲獎連連的影像設計王奕盛,曾設計過雲門舞作《稻禾》《屋漏痕》等多部作品。這一次,為宗龍口中的「十三聲」搜索枯腸,屢次造訪萬華尋靈感。一晚深夜,他走進萬華點了碗魷魚羹,他突然想起那沙茶、油蔥酥,就是他以前留學時想到台灣的味道。看著那碗深色濃稠的勾芡湯,就是混雜在一起的這股香氣,讓他想到宗龍的《十三聲》「想要一個非常生猛的感覺,可是他不要看到萬華。」就這樣,那碗魷魚羹,讓奕盛感受到宗龍要的生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做到一個階段,在感覺上還不是最對的時候,我們都會試著去打破它。」──美術設計何佳興
曾獲出版設計界奧斯卡「金蝶獎」金獎,擔任《十三聲》美術設計的何佳興,此次定調視覺風格,也是一試再試,起初嘗試日本桃山狩野派的風格,但在製作過程中一直覺得「少了什麼」。暫擱下手邊設計,佳興走進萬華,這一繞,他腦中飛來一盒彩色筆。彩色筆是小朋友畫畫最愛的工具,但那質感是對的、感覺是對的,畫什麼卻不知道。後來佳興乾脆放開,用自己的書法專長,撇捺出四幅畫作。「就這個了」,半夜立刻傳給宗龍。



「以一個服裝設計,當然我不想照本宣科,就是他今天演萬華,我就要給艋舺的衣服,然後他今天演屏東,我就要給一個農夫的衣服。」──服裝設計林秉豪

自創舞衣品牌KeithLink的服裝設計林秉豪,還有一個神秘的身分,就是暢銷圖文書的作者芭蕾群陰。他利用佳興彩色筆筆觸的圖像,以講究的線條與剪裁,設計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衣。其中衣服上的螢光色,搭配UV燈照射下,更烘托出華燈初上、好戲上場的氛圍。小時秉豪在鄉下看過野台夜戲,著迷於UV燈打在衣服上發光的魅力,活化這吸睛手法,設計出的舞衣的熠熠生輝,在舞台上投射出輪番上演的人生百態。

這一群年輕的藝術家,雖沒有跟宗龍一起在街頭擺攤賣過拖鞋,卻透過生活中最貼身事物,無論是巷尾的那碗魷魚羹、一盒彩色筆或野台戲的神力UV燈,找到如何詮釋台灣鬧市的感覺。看完絢爛奪目、迷眩動人的《十三聲》,也許,你會突然想來碗切仔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名「鄭宗龍對談林強」免費講座>>>https://goo.gl/Uz7u04
了解更多表演訊息>>>https://goo.gl/h2w8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