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經過兩年研究,香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日前發布首份工作報告,建議集中發展策略性經濟及房屋、將欣澳填海及迪士尼樂園的發展結合、延伸昂坪360纜車系統、建室內滑浪場及水療渡假村等。不過,有保育團體認為,應該保持大嶼山的原始生態,而不是過度開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報告題為「大嶼山——全民新空間」,共有33頁,分為5章。其中,第3章針對「空間規劃及土地利用」、「保育」、「策略性交通運輸基建」、「康樂及旅遊」和「社會發展」提出建議。
在「空間規劃及土地利用」方面,報告首先建議北大嶼山走廊主要作經濟及房屋發展,主要項目包括已計劃的機場三跑道系統、亞洲國際博覽館擴展、機場島北商業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東涌新市鎮擴展及小蠔灣發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次,報告認為可以將欣澳填海及迪士尼樂園的發展結合,令東北大嶼發展成為休閒、娛樂及旅遊匯點,締造東北大嶼旅遊大門。報告說,欣澳透過填海(總面積約60至100公頃)有潛力發展成為區域娛樂及商業樞紐,可設立新的旅遊景點、主題酒店、康樂、休閒、體育、餐飲零售及娛樂設施,同時配合發展多種不同的休閒/康樂活動、遊艇碼頭及停泊處和相關的配套設施,以及與旅遊業有關的培訓設施。
報告指出,迪士尼樂園未來數年將繼續有擴建計劃,預計2017年落成的第三間酒店將額外提供約750個房間。商討中的第二期計劃包括佔地60公頃的新園區,設有遊樂、酒店和購物設施。樂園也設有碼頭設施,建議可研究加強水上交通運輸服務,連接樂園至市區的景點/郵輪碼頭,也可連接樂園至欣澳、南大嶼及周邊的島嶼,推動離島遊,提供另類旅遊體驗。
第三點,報告建議研究發展東大嶼都會成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及長遠策略性增長區。交椅洲一帶水域可發展人工島,定位為智慧新發展區,並設新的核心商業區。至於喜靈洲,可考慮在現時使用率較低的避風塘及其周邊水域進行適度填海,發展近水休閒生活區,及發展地區性的零售及社區設施。而梅窩現時的荒廢農地、魚塘及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地方也可加以善用,促進城鄉共融,加強康樂旅遊元素,發展旅遊潛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告說,東大嶼都會是一項長遠的計劃,是香港跨越2030年後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選項之一,提供興建房屋及提供社會及經濟發展需要的用地。由於有關計劃需要巨額的基建投資,必須審慎行事,建議政府須與其他發展計劃一併考慮,配合香港整體的發展。
報告也建議大嶼山大部分地區用作保育、休閒、文化及綠色旅遊,並加強保護具保育價值的地點與串連,盡量避免在此等地點或周邊作大型發展。另外,報告認為應該善用政府土地,釋放部分懲教設施用地作住宅、康樂或其他用途,減低開發新土地的壓力,以及開發岩洞,增加地面的可用空間。
「康樂及旅遊」方面,報告則建議可以在欣澳發展主題式休閒及娛樂區(例如具特色的大型表演場地)、青少年室內探險樂園(例如室內滑浪場、4D電影院、室內跳傘iFly)等。而梅窩建議發展多元化的戶外活動,包括戶外探險樂園(例如空中飛人滑翔之旅、山坡滑梯、漆彈射擊等)、水上樂園(例如Wibit、衝浪板等)、越野單車、Segway等,也可考慮設立大嶼山歷史博物館,發展本土音樂節、賞花節或婚禮旅遊。
不過,根據《南華早報》報導,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對於上述報告提出批評,認為應該保持大嶼山的原始生態。「就像西貢一樣,大嶼山是香港的後花園,不應該剷平它然後建高樓大廈。」
委員劉炳章在《香港電台》節目中表示,報告不少建議是在現有基礎再改進;保育和發展並無衝突,因為大嶼山比香港島大,土地資源使用率偏低,有空間可以做到發展旅遊設施之餘,也同時保育。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則反駁,報告的發展建議是利用香港人珍貴的自然資源,變成接待旅客的旅遊設施。他舉例,梅窩早期的定位是怡情小鎮,現時建議在當區興建水上樂園等設施,加上東大嶼都會規劃,可見未來梅窩將變成新市鎮。他也質疑,大部分委員有利益衝突,因部分委員有旅遊業界,以及鄉事派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