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紹堅/碧湖報導
往昔京劇戲班每逢農曆歲末,皆要封箱休息,而梨園界慣例先敬拜祖師爺,再搬演年後第一場戲,稱為「開台戲」,開啟劇團一年的演出任務,並討個吉利。春節長假結束後,2/15開工日上午,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隆重開台,由台灣京崑劇團及台灣特技團演出《靈官獻瑞》、《掃財童子》、《加官晉爵》、《玉猴獻祥》等吉祥戲,適逢猴年,現場想看猴戲的人潮擠得水洩不通,熱鬧滾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身綠衣的武財神一左一右登上舞台,跳起財神舞,從手裡的元寶中拿出一把糖果零錢,丟向觀眾「哇!搶啊!」全場歡聲雷動。所有人不顧形象,忙著撿拾地上的元寶,希望滿滿一手的收獲也將象徵著今年好運亨通,當財神將特大元寶最後送給校長時,許多民眾也搶著去觸摸校長手上的大元寶,沾沾喜氣。
傳統戲曲的開台儀式,除了代代相傳的傳統價值,更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討個好兆頭又別具傳承意義,遠比一般的新春團拜有趣,祭拜儀式中除了傳統的三牲(全雞、豬肉及活魚)之外,還特別擺上象徵各行當的代表,例如代表生行的花生、代表旦行的雞蛋、代表淨行(也就是俗稱的花臉)的花豆、代表末行的鹽巴以及代表丑行臉上那塊白色勾臉的豆腐。
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表示,「隨著時代進步,傳統戲曲的價值早已超越娛樂層次,在過完年開始上工之前,以傳統又新穎的方式,祈願大家猴年猴塞雷、猴年猴得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開台祭拜儀式結束之後,台灣京崑劇團的年輕團員以驚人的連滾翻開場,師生一同登台,以《玉猴獻祥》熱鬧的喜慶節目慶迎猴年新春,也恭祝在場佳賓未來一年萬事順心,讓開台儀式告一段落,也預告猴年一整年的精采戲碼。
京劇界之開台與各行業的開張相似,通常是過年後農曆初五或十五後舉行開台儀式,只是祭拜祖師爺的過程更為儀式化。
首先,由服裝組人員在舞台上擺設祖師爺行頭切末道具等,稱為「擺台」,後由音樂組人員演奏「小開門」或吹打曲牌,再由箱管人員為祖師神駕稍做擦拭,稱之為「淨身」,然後換上新的袍子,稱之為「換袍」,換袍後由劇團主管及各行(生、旦、淨、丑)代表一一上香,並由代表生生不息的老生(負責祖師爺)、武淨(負責增福財神)、小生(負責兵馬大元帥)三人,身穿紅馬褂恭迎祖師神駕,由後台至前台,再從觀眾席步上舞台,三人身旁另有一檢場負責香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由劇團團長及負責人上香祭拜,並請貴賓上香祭拜,隨後全體人員上香祭拜,祭拜後由劇團主管及各行代表恭送祖師神駕至後台供奉,隨即清除舞台擺設,稱為「撤台」。
至於台上所擺之祭品每一樣皆有其特殊意義:雞、豬、魚三牲和五樣水果,再加上五樣祭品。雞必須有頭有尾,因代表著有頭有尾,雞尾椎上有雞毛,以雞代表鳳凰,象徵鵬程萬里。豬肉則代表著六畜興旺。活魚則代表著魚跳龍門,在祭拜儀式完成後,必須立刻放生這條活魚。五樣水果中,切段不削皮的甘庶代表節節高升。蘋果代表著四季平安。橘子代表著大吉大利。棗子代表著吉祥如意。鳳梨則代表好運旺來。另有五樣祭品,各取其音意、形意或會意以象徵各行,花生取生字之意會,代表著生行。雞蛋取其諧音,代表著旦行。豆腐取其形,就像是丑臉上勾畫之方塊圖案,代表著丑行。淨行的大花臉就用大花豆代表。至於末,即是老生,則以鹽巴的白色來代表花白的鬍子。
撤台後,隨即由演員演出吉祥戲,五福靈官是由演員扮靈官五人,手持靈官鞭,上各繫白子鳳尾鞭炮一掛,跳畢由大靈官率領將鞭炮燃放,遍繞全場四周直至鞭炮放完;此戲代表著驅邪除煞之意義。
戲演完之後,兩位掃台童子由兩邊分別上台,踫面後將鞭炮紙由台口朝台裡掃,因傳統的爆竹紙屑為喜氣的中國紅,就是財富的象徵,也因此不能往外掃,要將財寶掃進來,取「財不出門」之意。而在後台讓演員踩鞭炮碎屑,「踩碎」也正是「踩歲」的意思。此時觀眾也會朝舞台丟擲糖果及銅板,意味著今年的演出票房好、收入豐。
緊接著即是跳加官,由一男一女(一生一旦)扮演的文武加官上場獻誥,男加官戴著臉子(面具)、女加官臉上勾勒油彩,皆以牙咬著牙笏,跳了一圈之後,向觀眾展示手中加官條之吉祥字句,此儀式為「加官晉爵」之意。
儀式的壓軸由武生扮演的增福財神登場,手中捧個大元寶,種種身段跳畢,財神將元寶中的糖果及小元寶撒向觀眾,代表著財神散財給大家,但搶接到糖果可以儘快吃完,但銅板與元寶可不能花掉,因為這可代表著一年的好運和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