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政大書城台大店吹熄燈號,屏東唯一獨立書店博克書局也將收攤,曾幾何時「開書店」是四、五十年前文青的夢想,如今閱讀習慣改變,讓這個夢想成了難以獲利的生意。然而,此時一家位於松菸誠品旁的獨立書店「閱樂」正在萌芽。
閱樂書店店長蔡瑞珊去年11月接下經營職,至今短短3個多月,書的銷量從一個月不到10本進展到單月破500本。秘訣是什麼呢?曾在華視擔任編審的蔡瑞珊說,「我用頻道的概念經營閱樂。」邀請文化人張鐵志當書店的總顧問,他負責充實內容,賦予書店靈魂,她負責頻道經營,讓書店能活得下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松山菸廠育嬰室改建而成的閱樂書店,在蔡瑞珊接手之前常被用來做活動場租,但蔡瑞珊看到更長遠的潛在價值,「書店的品牌如果用場租來賺錢,等於是在做房地產,是在占有這塊地,用盡它的剩餘價值,應該要用它的空間去創造品牌,再用品牌去創造可能。」
蔡瑞珊舉電視台頻道的經營模式為例,「我們會去別的棚物色藝人,如果這個人表現不錯,我們就簽經紀約,其實真正獲利模式是品牌延伸的人才經紀跟海外授權。」
蔡瑞珊說,「我們是用做媒體的方式來做這家書店,我晚上在書店『開節目』,目前有三塊:講座、音樂、獨立電影。音樂找Lyo來合作里歐Bistro,跟CNEX合作獨立電影播放。之後想再來做深夜系列,塑造法國午夜巴黎的文學沙龍文化,請詩人來讀詩。」
張鐵志自去年年底開始為書店選書,他說,「跟空間大的連鎖書店不一樣,獨立書店通常小小的,可以陳列的空間有限,選書要有自己的個性。現在書架上以藝術、文學類的書為主,再來是偏思想性的社會文化的書,地方雜誌(如正興聞、五花鹽等)也是我們的特色,賣得非常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令張鐵志驚訝的是,某些電影史、社會文化等大部頭或比較嚴肅的書也賣得不錯,「代表這類的書還是有人感興趣,我們都把它陳列出來,希望讓上門的客人『發現書』。」
張鐵志坦言,獨立書店受到大型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夾擊,生存不容易,「現在要靠純賣書賺錢非常困難,利潤太低了。」但是也是因為數位發展到一定程度,現代人開始珍惜在具體空間裡的實際互動,再加上青年返鄉,作為讀者、參與者組織在地網絡(如台南正興街),他認為獨立書店的風潮會再回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瑞珊與張鐵志共同邀請適合到閱樂來作展演的各種藝文活動,例如請來詩人夏夏講小說、作家朱宥勳談村上春樹與小說家、音樂家曾宇謙拉小提琴的會後分享等,甚至舉辦夜間藝文活動,也將書本的販售營業到深夜兩點,成為除了誠品以外到夜間還能買書的場域。
當這些「節目」輪番在閱樂書店上演時,每個經過的人就像轉到這個「頻道」的觀眾,喜歡就留下來喝杯咖啡、帶本書走,成為滋養頻道繼續存在的養分。
▼地方性的雜誌目前是閱樂的主打之一,擺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圖/記者顏賽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