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空汙》系列
文/蔡百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台北、高雄和台南等紛紛宣佈,將全面禁行二行程機車,台北市長柯文哲更祭出調降捷運費率等3狠招,要大減機車族。然而,「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建議,減少交通廢氣不如從預防著手,讓捷運車站周邊成為一個多功能聚落,大家能夠住在附近,「年輕人就不會非得騎摩托車通勤進城,沒有出行最好。」
搶救交通廢氣應對症下藥
針對都市主要污染源汽機車廢氣,曾任職於瑞士日內瓦國際抗癌聯盟的高志文博士指出,雖然根據環保署分析,交通部門的整體污染貢獻只有3成多,可是人民就生活在汽機車旁,污染量和曝露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你不會跑到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煙囪上面去吸廢氣,卻很容易走在路上,旁邊就是一台二行程摩托車,」因此,訂出二行程機車落日條款非常合理,但他也認同更預防性的做法,「進一步降低使用運具的需求,才是治本。」
外師拼環保卻拼出肺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自奧地利的外語教師顧孚佑(Max Gufler)即是汽機車廢氣的典型受害者。他在新竹居住30多年來,主要以腳踏車代步,極度排斥因運具而產生的污染,甚至因此已20年未搭飛機旅行,「飛機是最污染的交通工具,台灣就有好山好水,我渡假不用出國。」
然而,整日騎自行車穿梭在車陣當中,再怎麼避免污染環境,也避不了吸別人製造的廢氣,「大約2年前,我去國泰醫院檢查,發現肺部開始纖維化了,」顧孚佑無奈地說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經常來往市中心及新竹科學園區教學,每次約30分鐘的單車旅程,只遇到2、3位自行車通勤族,「看到很多人開車經過,車裡都只坐了1個人,」他忍不住語氣激動地說,至少每年10月到隔年5月,新竹的天氣冷暖適中、雨也不多,非常適合騎自行車,「我70幾歲了都可以騎,那些很多開車的卻都是年輕人。」
拼環保卻拼出肺病,無疑是最大的諷刺。
利用捷運重塑城市
張學孔提出「善用智能城市設計(intelligent design of the city)的做法,以減少汽機車污染,怎麼做?
以台北市為例,居住人口260萬,但白天來自外縣市的工作與就學人口約80萬,每天在市區即產生高達數百萬的通勤旅次,而英國提倡的智能城市設計,在捷運站的規劃中,考慮到使用者到站後的旅次需求,「台北捷運卻是工程導向,沒有花時間思考,如何透過更好的土地規畫和住宅政策,來改善交通,」有許多國家在捷運周邊500公尺內,有40%的樓地板面積用來做社會住宅。
台北捷運發展30年來,迄今已完成121個站點,全長136公里。「花了7千多億,卻沒有在蓋捷運的過程中re-shape(重塑)這個城市,」張學孔強調,讓大家願意住在捷運附近,走路就能夠完成生活必須的旅程,即可避免使用機動車輛,「未來台北捷運總長將近450公里,車站數會不得了,不趕快重新思考,就浪費了這些資源。」
迄今在台灣,捷運反而造成都市的擴張,「捷運車站旁邊蓋的是豪宅,剛入社會的年輕世代根本就買不起,因為沒有把住宅政策、土地使用好好規劃在內,「捷運周邊所謂聯合開發,都是小小一點,而且聯開宅一堆出,大家就搶光了。」(註1)
交通廢氣四季皆高
根據環保署資料,「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博士整理後發現,各交通測站的PM10和PM2.5濃度皆偏高,而且全台6個交通測站中,就有5個測站PM2.5濃度高於所在城市的年均值,「交通測站全年污染亦無明顯季節性差異,即四季呼吸的空氣都一樣差,」更突顯了治理交通廢氣的重要性。
在治理上,除了避免旅次的需求之外,張學孔認為,如何做到shift,將私人運具移轉到公共運輸或綠色運具,以及改善車輛技術,提升車輛燃油效率與路網效率,也都是減少交通廢氣的關鍵配套。
台灣有80%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地區(註2),改善城市交通至關重要,讓汽機車廢氣減量關乎絕大多數國人的健康。「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醫師多年來更主張,一個城市有了乾淨的空氣,也才足以成為真正進步的城市。
註1:少數分配為公共住宅的捷運聯開宅,租金並不便宜,單人套房從1萬7千元起跳。詳細租金請參考:台北市公共住宅招租公告:www.housing.taipei.gov.tw/ph/home/notice
註2:資料來源為內政部統計處。我國都市人口比率係指都市計畫區域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