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翻轉地震》系列三
文/蔡百蕙 影音/謝婷婷
2014年底,日本政府公佈了「全國地震動預測地圖」,指出首都東京將發生直下型地震(震源在大城市及其周圍地下的地震)機率高達70%,關西地區緊臨的南海海溝將發生強震,可能性也高達70%以上,且人員傷亡估計將達數十萬,身為地震之國,日本如何準備?天然災害風險不下於日本的台灣,又可以如何借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前,日本防災權威、關西大學社會安全學院教授河田惠昭甫從熊本勘災回到大阪,他憂心地指出,總結21年前的阪神地震,以及5年前的東日本大地震,得到最大的教訓就是,平時即需要預先準備,「必須成立專門的省廳,平時就統籌防災對策與管理,不這麼做的話,防災一定會失敗!」
目前日本的中央行政組織中並無防災專責部會,由隸屬於內閣府下的防災擔當大臣,負責災後的統籌與應變。河田惠昭卻認為,這還不夠應付日本防災政務的需求,「日本紀錄了過去1500年來的災害歷史,期間共計已發生99次遇害人數超過1千人的巨大災害,包括洪水、地震和海嘯等,發生頻率很高,」下一次的巨大災害再發生並不稀奇。
「311東日本大地震,就曾經在865年前發生過。」河田惠昭說,以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為契機,政府的危機感升高了,「中央政府卻仍然沒有一個防災省廳,但是日本有遠多於歐美的天然災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防災省廳可發揮哪些功能?河田惠昭以地震後災民需求的組合屋為例,由於1995年阪神大地震興建了大量的臨時住宅,於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就沿用阪神地震的臨時住宅設計,然而河田表示,該設計窗口較大,並不適用在較寒冷的東北災區。
此外,依日本災害救援法規定,一戶臨時住宅的費用訂為240萬日圓,實際上卻花了700萬日圓,這些都是因為缺乏一個專門的省廳來管理。「災害愈大,就愈需要地方和中央政府的配合,平時必須有一個專責的省廳,協調地方與將中央配合防災工作,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準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前的政治現實是,政府資源正大量投入2020東京奧運的反恐準備,河田惠昭建議,至少在關東大地震滿百年紀念前,日本能夠成立中央防災省廳,讓那場造成10多萬人死亡、火燒東京整整2天的1923年關東大地震,所有的犧牲更有意義。
李鴻源:台灣需要防災總署
台灣呢?談及台灣的防災準備,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不厭其煩地重申:「台灣也需要一個防災總署!」身為水利專家,李鴻源對台灣國土面臨的災害脆弱度相當了解,他認為,台灣與日本面臨的天然災害風險不相上下,但很多防災工作,沒有防災總署就做不到!「要嘛比照美國的防災總署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不然也參考日本的防災擔當大臣設計,台灣什麼都沒有,就只會做半套。」
「防災型都更」是李鴻源內政部長任內力推的政策,核心概念即在於依照災害潛勢資料,優先將高災害潛勢區的老舊房屋都更,全面強化建築耐震度,「台南的永康和安南區,當時就是防災型都更的重點規劃地區之一,有推成功的話,不敢說台南2月的地震就不會死人,但肯定不會死這麼多人。」
任內沒能成功推動防災型都更,部份原因李鴻源歸咎於沒有防災總署,他指出,有了防災總署,就有專責部門依災害潛勢資訊進行防災規畫,還可以在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協調全國性的防災型都更所需的土地、資金和人力。
甚至災後的重建,李鴻源以206台南地震為例表示,安南區共計上半戶建物全倒、半倒或毀損,「但是半倒是不補償的,居民怎麼辦?」針對半倒的建物,中央無法源依據,有錢也發不下去,「這也是負責統籌的防災總署該思考解決的。」
「發生了這麼多次的災害,要從warning(警訊)中take a lesson!」李鴻源說。
就連近日熱烈討論的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蘇花改),李鴻源也認為,這就是相信人定勝天的結果,「蘇花改全部都是長隧道,如果發生重大火燒車,誰來救?通車就是災難的開始,」要依賴現有裝備和人力都不夠的地方消防隊不可能,這一類的規劃和準備,也是防災總署的工作。
面對未來捉摸不定的災害風險,對中央成立防災省廳或防災總署的期待,台日皆同,適迎新政府即將執政之際,值得各界好好思考。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