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科學家普遍認為,恐龍與鳥類系出同「源」。最近在西班牙東部加泰羅尼亞附近伊達(Lleida)的Montsec地區,發現一枚蛋化石,的確擁有這兩種動物的特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裡屬於南比利牛斯山地區,是全球著名的恐龍蛋出土地之一。這裡的恐龍蛋大多屬於晚白堊世的蜥腳類恐龍,時代可追溯到距今7000萬年前。
在遠古的恐龍時代,這裡曾是靠海的海灘和三角洲區域,有大量的沉積物沉積。大量的恐龍曾在這裡生活,並產下它們的蛋。這些蛋在被沙土掩埋後,經過數百萬年甚至千萬年的時間後,形成了現在所看到的化石,恐龍蛋化石就保存在這些岩石中。
這批被發現的恐龍蛋化石估算有7000萬至 8300萬年歷史。直徑長約7公分,寬約4公分,蛋殼平均厚度僅約0.27毫 米。大多數的蛋殼較為破碎,但仍發現少量完整的恐龍蛋。
這些恐龍蛋都屬於相同的一個屬種,它們跟該時期其它恐龍蛋的主要區別是它們不對稱的形狀,這一點反而跟現代的雞蛋相類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批屬於晚白堊世時期、非鳥獸腳類的恐龍蛋的特殊形態特徵、表明它們跟鳥蛋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其它的一些恐龍蛋都是對稱和拉長的。但被發現的恐龍蛋的 不對稱形狀,跟鳥類的一些生理機能有關﹕鳥類一般僅有一個輸卵管,一次只能形成一個蛋,在輸卵管形成蛋殼薄膜的管狹區域﹐決定了蛋的非對稱性。
由於這種特殊 的形狀,蛋內可以儲存更多的空氣,以保證鳥在孵出前最後一個發育過程中的呼吸。而這一進步的特徵或許跟一些發育不全的恐龍有關。
這款「新型」的恐龍蛋化石已被科學家命名為Sankofa pyrenaica。馬德里康普大學的已故古生物學家羅培茲馬丁尼茲( Nieves Lopez-Martinez),在2010年她離世前,一直致力於恐龍蛋特殊外形的研究,並據此來推演恐龍及鳥類之間的親緣關係。她的合作研究者:古生物學家文森斯(Enric Vicens)已將上述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的《古生物學》雜誌上。
上述特殊的恐龍蛋外形,反映了它們可能正是恐龍與鳥類之間重要的失落環節。目前也僅僅只有阿根廷地區相同時期中出土的原始鳥類的蛋,擁有類似的特徵。該研究同時也支持了「白堊紀時期的非鳥獸腳類恐龍,跟鳥類可能擁有一個共同祖先」的觀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