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小農餐廳扛起社會責任 產地直送 鮮甜上桌

文╱陳承璋

「您好,這道菜是香樁炒軟絲,香樁是選來自屏東鴻旗有機農場栽種,軟絲來自澎湖,口感彈牙好吃……。」

這幾年,從塑化劑、瘦肉精到毒澱粉、餿水油事件,台灣社會歷經多次食安風暴,民眾愈來愈在意吃下肚的餐點來自哪裡,像這樣說菜、標榜食材產地直送的小農餐廳,就成了浩劫過後冒出的新芽,掀起全台新的飲食革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別於傳統餐廳所用的原物料往往仰賴大型食品公司供應,蔬果食材也向盤商叫貨,統一採購的方式,不僅利於成本控制,也省去麻煩。

但新興的小農餐廳,反其道而行,核心精神是化整為零,直接與多家小農合作,把食材直送店家門口,讓本來不透明的生產過程,能夠透明,消費者也可輕鬆了解口中食物的來源地。

「現在的消費者很挑剔,非常重視生產過程,若業者能直接找到小農合作,往往會受到廣大迴響,」全家便利商店公關部部長林翠娟觀察。

業者、小農、消費者,合作創造三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食安議題之外,小農餐廳還盡到一份社會責任。原來,小農長期受盤商剝削,常常血本無歸,小農餐廳因此成了販售農產的新通路,也因為跳過盤商的削價收購,能獲得較高利潤。

尤其現在的消費者,除了滿足基本需求外,還願意支持對社會更好的價值。如果消費者知道,消費過程也能幫助小農生計,「他們會更願意埋單,」林翠娟一語點出與小農合作,能創造餐廳業者、小農、消費者多贏。

看上這股小農餐廳的潛力,永豐餘集團旗下的永豐餘生技,今年2月,在台北市重慶南路開了以西式料理為主的「農人餐桌親子餐廳」。食材與各地小農合作,為了能讓小朋友了解食材來源還有種植過程,菜單更採繪本塗鴉,解說農人栽種的辛苦,以達到食育目的。

有趣的是,這些小農餐廳都有共同特色,服務生都熟稔每一道料理的食材,來自哪個地區、農場,甚至把飼養方式倒背如流,讓饕客吃得心安之餘,也多了說菜樂趣。另一方面,由於產地直送,小農餐廳的料理,會隨著時令節氣的更迭做調整,常給消費者意外的驚喜,同時保證吃到最新鮮的食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期〈好享生活〉精選三家小農餐廳,分別是由前立委羅文嘉及他的妻子劉昭儀所經營的「我愛你學田市集餐廳」、白米炸彈客楊儒門與學學文創志業合作的「學農FOOD飯廳」及由日治時期糧倉所改建的「樂埔匯農——一號糧倉」。

除了帶你吃遍他們精心創作的料理之外,也帶你了解這些餐廳,努力實踐社會責任的故事。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0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goo.gl/tFhyw